《金顶索道改造提升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公示
正文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2号),《国家发改委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乐山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文件政策规定,现将《金顶索道改造提升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的相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建设项目情况
1、建设地点位于峨眉山。项目利用现有废弃货运索道改造,索道线路全长974米,上站位于峨眉山金顶大酒店(卧云楼)西南侧管理用房处。现状废弃货运索道下站位于接引殿与往复式客运索道中间,地处接引殿旅游点,紧邻雷洞坪旅游村。项目设置10个线路支架,金顶索道改造提升索道设计单向运力为3000人/小时。索道形式为“单线循环八人吊厢脱挂式索道”。
2、项目建设必要性:
(1)索道运力不足,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2017年,峨眉山风景区游客接待量319万人次,金顶景区游客达288万人次,金顶景区游览人数占整个峨眉山风景区人数的90%。据统计,由接引殿乘坐金顶索道的游客量约为231万人次,占金顶景区游览人数的80%左右。
现状金顶往复式客运索道与金顶客货两用索道运力有限,两条索道单向运量总和仅为2500人/小时,难以满足旅游旺季金顶景区的游客通勤游览需求。并且由于金顶观赏天象景观的游览时间相对集中 旅游旺季游客排队时常会达到3-4小时左右,对于金顶景区的游客体验、游览安全、景区形象、游览组织等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正在修编的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中规划游览线路组织的重点便是通过南部资源开发、使四季坪景区的资源利用在交通上联系金顶等北部景区。此外,规划还提出完善金顶一千佛顶-万佛顶游步道,金顶轨道交通也将重新启用。规划新的游赏方式和线路组织更加合理,符合游客游赏需求,可以预见金顶区域未来的游客量还将面临继续增长趋势。因此,现有金顶索道的运量选远无法满足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游览的需要。
(2)客货两用索道不适于长期载客,亟需实现人货分流
目前,在两条现状的金顶索道中,往复式客运索道为游客的常规乘坐线路,金顶客货两用索道平时一般用于货用,在旅游高峰期用于客用为金顶往复式客运索道分担和疏解客流。
由于客用和货用属于不同的功能,客用索道和货用索道在轿厢设计、技术操作、运行速度、环境清洁保养维护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存在本质差异。客用索道注重游客乘坐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轿厢的外观、内部清洁等均有一定要求:而货运索道只需确保为金顶各游赏服务旅游接待、保护管理等提供日常所需物资,因此更要求安全、稳定、持续、可靠地保障货物运输效率。
实际运营中,在总运力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运货和载客两种功能对运力的需求此消彼长、易发生冲突,既影响游客乘坐体验,同时还可能影响货运效率,继而影响金顶现有旅游接待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后勤保障。此外,由于该索道支架建设时间较久,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适宜继续运客。因此因此,对现状金顶索道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人货分流已势在必行。
(3)索道上下站交通组织混乱,严重影响游览安全和游客体验
在依托于峨洪路的峨眉山现状单线串联的游线组织中,金顶作为全山游赏活动的尽端,大多数游客通过乘坐金顶索道实现快速往返。在峨眉山风景区游客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乘坐金顶索道的游客数亦不断提升,然而金顶索道上下站区域狭窄且人流混乱,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尤其是在下站区域,往复式客运索道下站站房售票处、候车区与出站口交叉,客货两用索道的流线与下站车流、索道售票处、往复式索道的交通流线也存在交叉,客流行进与组织比较混乱,加剧了人流拥堵的状况。从整体看,对于游客的游览通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给游客游览体验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现状金顶索道的运力已达不到峨眉山风景区实际的发展需求,经常造成游客长时间排队等候;客货两用索道不适于长期承担载客功能,且存在安全隐患,亟需实现人货分流;现有索道上下站交通组织不畅,尤其是下站流线存在客流交叉、进出站人流混乱的问题,加剧了拥堵现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因此,金顶索道改造提升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二、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征求公众意见范围:项目周边公众及利益相关群体。
2、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参与个人准确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或工作地址、联系电话;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主要风险;对项目的了解情况;对项目建设最关心的问题,例如:环保、安全等;是否有必要实施该项目;对本项目的建设意见和建议。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深圳市建星项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联系人:梁中巧 电话:18728412076
四、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蒋小飞 电话:18981317855
五、公示说明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建设项目有社会稳定风险的建议或意见,可自公示首日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上述联系方式向项目建设单位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提出。
时间:2019年9月11日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