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专栏|挖掘峨眉品牌 打造新时代文化旅游高地
正文
近日,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群接受了中国网的采访,回答了如何做大做强峨眉山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看待峨眉山旅游的市场前景等问题。
何群表示,峨眉山景区是中国景区最早组建营销部门的一个景区,这个机构1998年组建,截至现在已有20年。这个部门组建之后,我是从1999年起到现在一直在做市场营销。峨眉山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走过了品牌营销阶段、渠道为王阶段、产品为王阶段。如今,已经进入了用户为王的阶段。峨眉山原来是注重品牌、注重产品渠道,现在更加注重用户至上,精准营销。
数据显示,峨眉山1998年之前接待游客是66万余人次;2008年游客则达到190万余人次;2016年游客已经达到330万余人次。他说,1998年淡季游客人数在不到5万人,在2017年冬季,游客已经接近100万人次。
如今,峨眉山已经实现了冬戏雪、春踏青、夏纳凉、秋赏叶的“四季峨眉”概念。为了实现“淡季不淡”,峨眉山用了19年的时间,已经让“冰雪温泉节”成了四川省的“十大民俗节庆”之一、成为了四川旅游的一个亮丽的品牌。在春季,随着“花海佛国”品牌的市场扎根,峨眉山旅游将达到一个顶峰。现在峨眉山每天的最大容量4.5万人。扩容之后,容纳人数至少翻1倍,把整个景区内的服务设施提升质量,给游客最好休闲体验。
何群指出,这几年来,峨眉山旅游出现了交通条件的变化、旅游项目的变化、大众需求的变化、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这样的趋势。一是团队和散客的比例,2015年开始,峨眉山团队和散客的比例保持在2:8,而2006年之前,团队和散客的比例是6:4,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二是金顶的游客占总游客的85%,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项目;三是游客的区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边区域客人成为了主力市场;四是游客过夜天数从原来的1.0天到现在的2.0天;五是度假和观光并重。现在,峨眉山每年的购票人数在300万人以上,度假人群和观光人群比例是2:1。
何群介绍说,按照大数据分析,这几年来,峨眉山旅游出现了交通条件的变化、旅游项目的变化、大众需求的变化、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这样的趋势。一是团队和散客的比例,2015年开始,峨眉山团队和散客的比例保持在2:8,而2006年之前,团队和散客的比例是6:4,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二是金顶的游客占总游客的85%,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项目;三是游客的区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边区域客人成为了主力市场;四是游客过夜天数从原来的1.0天到现在的2.0天;五是度假和观光并重。现在,峨眉山每年的购票人数在300万人以上,度假人群和观光人群比例是2:1。
何群说,营销手段上做好“三个一”。一是峨眉山的一套产品体系;二是自媒体体系;三是峨眉山的网红体系。如今,峨眉山的主题产品有15个类别,超过150条系列产品,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并同步推向市场,形成一个庞大的自媒体矩阵,同时和周边的社会自媒体进行互动,增加其热度和其爆度。
重上峨眉山,重读峨眉书。意味着着要从书中寻找更多的“黄金屋”。管理团队近些年重读了众多峨眉山的相关书籍,发现峨眉山还有好多宝贝没有被发现和挖掘,“峨眉山全山都是景、处处都是宝”还有待更多人体验和感受。
“重走峨眉路,有了很大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我们最近发掘了大约沉寂半个世纪前的寺庙——新开寺。据记载,这个寺庙是当年西洋人建造的,为之前“西人避暑之地。”现在,对其进行了重新推荐,游客纷纷表示景色怡人,美不胜收。 重构峨眉山,即重新构架峨眉山适合的产品体系和体验体系。“重读、重走、重构、才能让‘重上峨眉山’不是一句空话,让它早日实现。” 何群如是说道。
何群告诉记者,佛教文化、武术文化、道教文化、禅茶文化、民俗文化等汇聚于此,峨眉山作为一个文化旅游高地,必须要与人们的追求和生活步步相关,紧密相连。随着佛教文化旅游的研究,峨眉山推出了“盛世普贤,行愿峨眉”的新品牌。普贤的意思为:处处妙善、筑梦成真。俗话说,乱世求观音,盛世拜普贤。如今,人们在欣赏峨眉山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为深度体验普贤文化、普贤精神,体会峨眉山“知行合一、筑梦成真”的丰富内涵。
何群说,“对于峨眉山这样的文化宝库,我一直是以一种诚惶诚恐的态度来对待它,我希望把峨眉山的文化挖掘传递出去,这对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甚至,我们都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伍策 高峰)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