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文明旅游专栏|峨眉山“蜘蛛侠”人 为金顶绝壁的风采坚守

发表时间:2018年5月2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贺劭清 浏览:1725

正文

       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午时,峨眉山金顶舍身崖外翻腾的云海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

       舍身崖护栏旁,年近五旬的彭文才正为徒弟卢付艮仔细检查身上的攀岩装备。几分钟后他们将在这万丈绝壁上进行五一小长假结束前最后一次高空工作。

       舍身崖崖壁近乎垂直,晴时深不见底,阴时如在云端。峨眉山风景区将在舍身崖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称为“下崖工”,游客与附近居民则更愿意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蜘蛛人”。此时离彭文才第一次成为“蜘蛛人”进行高空作业,已经过去了十八年。“我从小在峨眉金顶长大,用四川土话说就是‘山里娃’,峨眉山上每朵云每天都会变幻不同色彩,我在悬崖上看了十八年也没看够。”他说,在悬崖绝壁上工作虽然累一点,但能让家乡变美,心里十分自豪。彭文才回忆,他2000年刚在金顶参与下崖工作时设备较为简陋,需要十几个环卫工人在上面拉动绳索帮他上下,2006年后景区管委会更换了专业设备,每次高空作业只需要两三个人相互配合即可。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前来峨眉山金顶的游客都数以万计,但清理垃圾的工作量与往年假期相比,却大幅减少。“十年前一次下崖可以捡一、二十麻袋垃圾,而现在下崖一次,最多也只捡一两袋垃圾了。” 彭文才说,悬崖上的垃圾主要以塑料瓶和丢弃的果皮、衣物为主。

       由于彭文才的腰在今年4月一次救助轻生游客的过程中受伤,所以今天下崖的工作主要由徒弟卢付艮进行。
除此之外,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乐山支队也加入到了“蜘蛛人”绝壁清污的队伍中。山地救援队还时常组织环保小志愿者,在景区内帮着环卫工人们一起进行清洁工作。“我们队员在舍身崖上捡垃圾,除了减少垃圾,也想借此宣传环保意识,让更多游客看到‘蜘蛛人’工作的不容易。” 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乐山支队队长王麒介绍,在绝壁清污对绳速、绳结以及不同风速的升降有很高的要求,山地救援队会不定期对“蜘蛛人”们开展高空作业培训。

       虽然已临近立夏,但海拔超过三千米的峨眉山金顶仍寒意逼人,高山稀薄的空气让普通游客上下几步台阶都会气喘吁吁。今日,“蜘蛛人”们刚借助绳索钢丝下降到舍身崖下200米左右的位置时,空中突然起雾,十分钟内能见度迅速下降到不足十米,“蜘蛛人”们又紧急上崖了。“起雾后能见度低,山崖上的岩石也会打滑。” 彭文才说,相比多雨的春夏季,冬季才是一年中最危险的级别,那时整个金顶都会被皑皑白雪覆盖,在绝壁清污时极易踩空。


       据了解,峨眉山金顶旺时期,每天需要清理10吨左右的垃圾,为了方便游客扔垃圾,近年来,金顶垃圾桶数量增加了一倍。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金顶管理处副处长刘仕明介绍,目前峨眉山的门票和标识都标注了文明出游的提示,除了悬崖峭壁,景区其他地方乱扔垃圾现象也显著减少。

       在峨眉金顶工作前,卢付艮在成都一家公司负责高楼外墙的清洗工作。再过一个月,卢付艮将正式出师,成为峨眉山金顶第二位“蜘蛛人”。“ ‘蜘蛛人’的工作需要下崖清理结束后,再全凭臂力上山,比以前的工作更累,但我还是愿意回来,因为这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乡的环保出力。”“我会和师傅一样在‘蜘蛛人’的岗位上干到退休,干到干不动为止。”卢付艮说, 他为“蜘蛛人”这个职业骄傲,但他最大的愿望,是所有游客都打心底爱护峨眉秀美的自然风光,让峨眉山金顶上再无“蜘蛛人”。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