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去哪儿?打卡《只有峨眉山》 遇见向上的人生
正文
春节临近,中小学生全面进入寒假时间。峨眉山下的戏剧《只有峨眉山》,也开始迎来家庭亲子观剧高峰。
《只有峨眉山》是导演王潮歌继“印象”“又见”之后“只有”系列第一作,这个以中国人自己的戏剧形式打造的乐园,被誉为“中国戏剧界的迪士尼”。
行进观剧:懂得生命的意义 前行也更有力量
在“云之上”剧场,6个表演空间、超100台散点戏剧与院落戏剧,磅礴的故事线和向上的能量,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成为这里找到自己的角色。“云之上”剧场的表演分为A、B两条路线,每条路线能走出不同的剧情。
最先来到的卍字符坐席空间里,有中国最大的舞台投影纱幕和国内首创的升降舞台。万字符是佛教的符号,代表着生命和四季的轮回。借着这个美好的寓意,舞台成为生生不息的空间代表。通过云海的视角,不同时间与空间重叠,芸芸众生出现在眼前,老人、青年和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双层舞台随着剧情不断升降起伏,都市生活里的每一幕都在这里上演:校园霸凌的噩梦、密不透风的职场压抑、无法拥有归属感的生活状态、爱人的背叛和感情的失意。在峨眉山的金顶上,厌倦生命的女孩和意志坚定的老人相遇,两个时代的故事交互碰撞。
两代人的际遇不尽相同,但生命的底色同样苍茫,人生仍然握在自己手上。“活自己只能活一个角落,活别人,能活整个世界。”总有人叩问,也总有人选择。“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本身就是意义。”……峨眉山的云海让人顿悟,这人间终究值得。
在灯光不断的切换中,背夫空间里国内首创的“铝网投影”,一根根金属丝线屡屡铺展,折射出的山峰和屋檐纹理毕现。从李白、广悟、蒋介石到一个个普通人,峨眉山接纳的一代又一代行人,都比不上峨眉山背夫的历史久远。
1311岁的峨眉山背夫,代表的是每个沉重前行的人。只有在广阔的时空的走过,才发现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背夫——背着房贷、背着车贷、背着业绩、背着责任……每一个负重前行的人,都值得尊重。
走进追梦空间,打开另一道光影的世界。24个威亚组成矩阵,四面环绕的光影世界,穿五彩衣服的人旋转飞舞,伴随不断切换的灯光,仿佛置身在梦境。四面的光影,是儿时成长的家园,缓缓上升的威亚,带来新生活的向往,少年在这里远行,摇摆在安稳和梦想之间人,终究会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只是,当直抵心灵的音乐响起,“请问你先生姓甚名谁,再问你先生祖籍哪里,是不是有一个地方,只在梦里常常回去?”仍然会想起心底那处温暖的所在,尽管那个地方“岁月苦短”,尽管那个地方“游子泪长”,但那里永远是可以托底的地方,它的名字是故乡。
遇见旧村:常常梦见的故乡 回忆里的地道年
“云之下”是人间。这里是国内第一个实景村落剧场,完整保存了剧场建设前高河村的模样,并布景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风貌。行走在故里乡愁间,17场院落戏剧、2场广场大戏、75个散点戏剧,带体验者回到一如当初的时光。
那里有熟悉的篱笆、木凳、竹椅、花灯,还有一个装着童年的小卖部,装着爸爸喜欢的烟酒、妈妈常用的毛线、小时候爱吃的泡泡糖;那里可以猜灯谜、坝坝宴、贴窗花、写对联,还有峨眉武术、川剧变脸让人惊艳,一幅糖画、一个面人、一串糖葫芦、一份爆米花都是诚意满满的惊喜。
不经意间,还有可能偶遇一场婚礼巡游,人们会忍不住跟上去,夸新娘子好美,问新郎官要喜糖……他们跑着、叫着、笑着,也成了大戏的本身。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