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通过《峨眉山宣言》
7日,在峨眉山市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通过《峨眉山宣言》。
此次会议让400余名与会代表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达成了一致意见,并通过《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峨眉山宣言》。本届大会是首次在中国举行的世界自然遗产会议,前两届分别于2000年和2005年在日本鹿儿岛及白神山举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Kishore Rao博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地委员会主席David Sheppard博士和其它科研机构、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世界遗产地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省建设厅厅长杨洪波在闭幕式上致辞时说,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大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当今世界遗产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会议发表的《峨眉山宣言》,凝聚了各位代表的心血和智慧,是世界遗产保护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将对世界及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继续发奋努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共同把这些宝贵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建设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世界遗产公约》通过后,世界遗产地所代表的生物和文化多样性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尽管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都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比如在环境服务和旅游发展方面,但由于大多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因此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仍然感觉到与其它地区相比,处于劣势的条件下。
尽管存在这样的挑战,但世界自然或双重遗产仍然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向人们展示了其在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性。本次大会也一再强调了这点。
《宣言》关键词
避免:减少或避免世界自然或双重遗产地受到的来自旅游发展、不足或不当基础设施建设、遗产地周边发展项目和其它新的挑战所带来的影响,保护好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加强:鼓励社区和公众参与世界遗产地的管理,包括通过资金、技术或传统知识进行支持;加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重点是每个缔约国内建立起一个世界遗产协调机制,提高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能力。
尊重:确保旅游开发尊重当地社区的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确保旅游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修复:对于那些因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或其它自然因素(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包括跨边界的影响),而受到影响或破坏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地,应迅速采取行动对其进行恢复和修复。
监测:不断更新、建立有效的监测框架和指标系统,以保持自然和双重遗产地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