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大雪封山道路难行 三支突击队保畅通

发表时间:2008年2月19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管委会团委 浏览:2580

    今冬,一波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使峨眉山遭遇了多年不遇的严寒,山上60多公里的公路和步行游山道上都积起了厚厚的雪,其中龙洞景区以上二十多公里形成了厚达20公分的雪凝路面,峨眉山已经是冰封世界,使上山的车辆行驶起来极其不安全,使徒步的游客走起路来极其困难。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组织了三支突击队不分昼夜除冰雪、不怕困难排障碍,为游客构筑了一条冰雪世界的绿色安全通道。他们是“公路交通突击队”、“安全运输突击队”和“游山道安全突击队”,他们在抗击冰雪保畅通的过程中,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和谐之歌。

    交通路上战冰雪 全力疏导公路畅通

    入冬以来,峨眉山就纷纷扬扬地一直下着雪,尤其是1月中旬后,出现了罕见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给游客游览观光带来严重影响。为让车辆安全通行,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迅速启动《冰雪天交通管制应急预案》。从全山交通各站、队紧急抽调了70多名青年员工和驻乐某部解放军战士30名组成了一支“公路交通突击队”,并根据不同的工作重点分设“除冰铲雪突击小组”、“交通秩序突击小组”、“车辆施救突击小组”。突击队立下军令状: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要坚决把道路上的积雪和冰凝彻底清除干净,保持景区道路安全畅通。2月3日,龙洞景区以上路段由于道路结冰已经不能正常通行,突击队合理地运用各种除雪设备,采取洒水车加水加盐,巧妙利用洒水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使盐充分融解在水中,再在冰凝路面洒一遍盐水待表面冰凝融化一层、用铲车铲除一层的方式,反复作业,一层一层地艰难推进,同时在易冻和铲雪车无法作业的路段,景区交通分局局长周胜利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员们还用铲子、铁锹等工具人工除冰。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零下18度的环境下,人均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饿了,在路边吃口冻硬的干面包,渴了,就捧把雪含在嘴里,有的同志手被震出了血泡、有的手冻裂了,但他们没有退缩,仍然坚守岗位,直到恢复路面、疏导交通为止。自下雪以来, 峨眉山交通分局共出动铲车等机械100多台班,洒工业盐20余吨,有效地保证了公路安全畅通,为游客赢得了及时返程时间。除冰铲雪突击小组队员刘湘同志连续驾驶铲雪车一天一夜没休息,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交通秩序突击小组”从领导到一线交通员工、解放军战士都全部上路在黄湾、万年路口疏导交通,分流车辆和行人,防止发生大的交通堵塞和事故,同时在黄湾收费站向过往自驾车游客发放“安全提示卡”,提醒过往车辆驾驶员减速行驶,注意安全,宣传特殊气象条件下的安全行车常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车辆施救突击小组”加大巡逻力度,及时免费帮助发生故障的外地自驾车。2月5日,在黄湾路段一弯道处,一辆重庆牌照的自驾车因不熟悉山地路况掉进了公路边的排水沟里,突击队员们帮助游客把车推上公路。还来不及听游客说谢谢,他们又投入到了下一个救助工作中,仅仅是2月5日一天,从凌晨5:30至晚上21:00,他们在冰雪路上连续工作近16个小时,对9辆掉沟的车辆进行了施救。游客亲切地称他们是冰雪道路上的“守护神”。

    司乘人员战冰雪  安全运输为游客

    二三十公分厚的雪凝路面,车辆如同在玻璃上行驶,对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驾驶员们来说也是一场考验。为把游客安全运送上下山,旅业公司车队组织“安全运输突击队”,所有驾驶员都主动要求加入突击队。节前,车队对突击队员们开展了安全意识强调会、实地  培训会、文明服务培训会,要求每位队员树牢“安全在我手中,游客在我心中”意识,并与队员们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旅业公司坚持“五不出站”,加强对客运车辆的“三品检查”、“安全例检”,队员们坚持每晚检查车况。每天早上都是安全性能最好、驾驶技能最好的发第一班次车,保障冰雪路上安全畅通。由于受冰雪路面影响,从报国寺到雷洞坪,原来两小时的路程要三个小时才能到达,有些游客因时间原因抱怨不止,驾驶员们始终以“安全第一”告知游客,化解游客的怨气。还有些游客在车行至半道上,要求不上去了,队员们通过联系车站调度室,帮助他们坐上下山的车辆返程。看见前面车辆掉进水沟里,队员们又耐心地做游客的思想工作,动员游客们下车帮助施救,当车被推上公路时,被救车辆的游客们拱手作揖致谢,施救车辆的游客们鼓掌欢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微笑。一名游客在车站的留言薄上写道:你们的驾驶技术非同一般,让人感觉放心;你们的文明服务热情周到,让人感觉温馨,愿你们一路走好。春节期间,共安全运送游客近8万人次,未发生一起交通责任事故。

    军警民携手战冰雪  全山联动共谱和谐峨眉

    春节,正值万家团圆、走亲访友的喜庆日子。然而,为了节日的平安、祥和,峨眉山上的全体干部职工、公安、交警、武警、部队、交通、消防、工商、卫生、急救等整体联动,依旧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一家不圆万家圆”的誓言。春节期间游客较多,又逢大雪封山,为确保游客的安全,景区的干部职工、武警官兵、消防战士和解放军指战员们上岗时间比以往提前了一个多小时。与平常不同的是,武警官兵上勤时每人都携带了一个有“特殊装备”的行军背囊,包里装的全是防滑钉、小铁锹、绳索、氧气瓶、药品等。在通往万年寺的长长台阶上、猴区的步行栈道上、雷洞坪往金顶的游山道上都结起了厚厚的冰,如不及时清除,游客容易滑倒,很不安全。他们上勤的第一件事,就是趁没有游客时用随身携带的小铁锹铲除台阶上的冰雪。武警战士张涛说:“我们每天提早上勤,就是把道路上的雪清扫干净,为游客开辟通道。待游客大量上山时,我们的任务就转为保护游客的安全。”为让有困难的游客及时得到救助,在每个路口或危险路段,执勤官兵总会向过往的游客发放一张《有困难找武警》求助卡。卡片正面是武警值班电话,背面则是印有一个中英文标识的温馨提示,这张卡片是执勤官兵专门给游客制发的。峨眉山景点多、线路长、高度分散,但只要有人打电话求救,值班人员就会迅速通知执勤官兵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进行妥善处置。2月10日上午11点36分,一名外地游客给中队打求助电话,告知在景点金刚嘴拍照时,不小心滑倒,造成膝关节脱臼,请求官兵给予帮助。中队指导员胡惟立即组织离金顶最近的官兵前去救援,仅用10分钟时间就赶到了事发地,将游客送至景区医诊点进行救治。

    天气越是恶劣  越坚持优质服务

    今年春节尽管天公不作美,但峨眉山风景区始终以游人满意为服务宗旨,深入持久地实施游客温馨工程,以优质服务温暖游客心田。全山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岗”、“雷锋车流动服务点”、“张思德服务站”、“巾帼文明服务岗”依然冒着严寒冷,在冰雪中为游人提供手机充电、常用药品、皮鞋擦和皮鞋油等免费便民服务和咨询向导服务,为游客排忧解难。万年索道公司运营部专门在站台的四周铺上了防滑垫;红珠山宾馆开展的“微笑服务”活动和其他几个大酒店的特色餐饮等服务带给游人感受到家的温馨;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和景区干部职工热心扶持游客通过冰雪路,游客感动不已,下山时把自己脚上的防滑钉送给执勤官兵。各种各样的爱心奉献服务感染了景区个体经营从业人员,也加入到奉献服务活动之中,主动为排队购票上车的游客端上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游客纷纷赞叹说:严寒无情,峨眉山人有情!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黄金周期间共涌现好人好事近2300件,免费为游人提供开水、姜汤2万余杯,分送光碟、宣传资料1万多份和气球3000多个,咨询服务1万余人次,收到表扬信(电话)200多封(个)。抽样调查显示,游客满意率达99.2%。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