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芽飘香情更深
“兰以涧出为贵,茶以岫生唯珍。”
三月小阳春,正是峨眉山珍稀绿茶峨眉雪芽春茶绽芽的季节。
驱车驶进峨眉山万年景区,沿公路往右一拐,约摸几分钟的路程,便到了坐落在峨眉河崖头上的峨眉雪芽有机茶生产基地,3000多亩有机茶园掩映在木瓜村和黑水村的青山绿水之间。在这里,我们如约见到了正在黑水、木瓜两个村的峨眉雪芽有机茶生产基地检查春茶生产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他告诉笔者,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商国是,对他个人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再添使命和责任。
“两会”期间,马元祝在接受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的专访时,阐述了“旅游产业是民生产业”的新观念而受到新闻界的关注。当我们提到这件事时,马元祝释然一笑说:“有这回事,这是我在峨眉山景区工作十多年的深切感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峨眉山景区的旅游业在发展中一度走过弯路,无序竞争曾导致脏、乱、差的现象常被媒体披露于报端。1992年,组织上决定时任中共峨眉山市委副书记、峨眉山市常务副市长的马元祝分管峨眉山景区工作。
十五个年头过去了,马元祝率领峨眉山旅游军团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使峨眉山从大乱走向大治,从大治走向发展,一路快跑,一年一个变化,三年一个里程。1996年,峨眉山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98年,峨眉山A股在深圳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家旅游题材上市公司;2000年,峨眉山景区全山完成停耕还林任务;2005年,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大省,“把峨眉山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为目标的各项任务。同年9月,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评为“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
马元祝介绍,峨眉山景区是1979年对外开放的,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峨眉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景区内的1万6千多农民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在地方党委和景区管委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下,纷纷转移到从事旅游综合服务的行道上来。这么多年来,为全山停耕还林的农民创造和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峨眉山农民旅游经济群体崛起及其优秀管理模式,成为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一道风景,一根标杆,一面旗帜。
然而,景区内地处边远山区远离旅游热线的10多个村,数千停耕还林农民的生计问题,让马元祝和景区管委会的党政班子成员们牵挂不已,景区内旅游景点及热线沿周的农民依靠从事旅游服务衣食无虞丰衣足食了,按统一规划设置的就业门路与岗位又不可能无限容纳更多农民加入其间。很显然,这是一道很严峻的民生课题。
时光进入2005年,景区内边远山区10多个停耕还林村数千农民的生计问题被提到景区党委重大议事日程。作为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的马元祝和党委全体成员,一致达成共识,制定了两个重大举措:
一是从景区管委会和景区内黄湾乡抽调专人组建“景区农村工作办公室”(即今天的景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景区内16个行政村尤其是边远山村的交通、饮水工程、致富项目引进及帮扶指导等主要工作。
二是决定每年从旅游总收入中提取3%的比例,专项用于景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具体解决农民的饮水、村社交通修缮等问题,用于帮助边远山村停耕还林农民种植珍稀绿茶峨眉雪芽。
马元祝介绍,峨眉山是中国茶叶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中国唐代,产于峨眉山的峨眉雪芽被列入贡茶,成为当时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景区党委把充分利用峨眉山珍稀茶叶资源,扶持和帮助停耕还林的农民种植名优绿茶列入景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峨眉山实施停耕还林这项工作其实分了几个阶段。在1996年前,国家林业部及省地县的文件规定,坡度为25度的山区可耕地都必须停耕还林。1996年,峨眉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我们根据联合国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的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组织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对峨眉山景区做了第四次《总体规划》并报国家建设部批准,全山全面实施停耕还林。”马元祝说,“景区内1万6千多农民全面完成停耕还林后,政府给予一定的林粮补贴,但有期限,当初定的是5年。从那个时候起,山上停耕还林农民长期生活出路与生存方式等问题一直装在我心里。峨眉山对外开放三十年来,景区内的农民在景区党委和管委会的指导下,服从《景区总体规划》,是作出了贡献的,我们责无旁贷要对他们的生存方式与生活出路负责任。”
峨眉山景区内的黄湾乡下辖16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1.68万人。16个行政村分别散落在景区160平方公里的山山岭岭,80%的村社远离旅游景点和旅游经营热线。马元祝介绍说,这些边远山村的农民过去以种苞谷、种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农闲时去小煤窑挖煤或采伐杂竹找现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景区内的小煤窑全部关闭。停耕还林政策落实后严禁采伐竹木,他们的生活出路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2005年,景区党委制定了“兴边富民,创建和谐景区”的发展规划方案。马元祝在党委会上深情地说,什么叫和谐,我认为发展就是最大的和谐,让景区停耕还林的农民衣食无虞丰衣足食就是最大的和谐。
在这之前,景区党政领导班子深入景区逐村逐组开展调研工作,为寻求安民富民乐民的致富途径奔忙着。
“选择茶叶项目,使之成为景区停耕还林农民的‘摇钱树’。这项计划,我一直酝酿了好几年,”马元祝说,峨眉山种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秀,从古到今皆出名茶。停耕还林后,山林中尚有茶园一万八千多亩。
“我反复计算过,如果边远山村的农民,人均拥有2~3亩高山丰产茶园,亩茶年收入能够达到5000元左右。他们的生活就有保障了”马元祝说,“当然,前几年,我们尝试过发展经济果木,由于峨眉山的海拔高度悬殊,造成温差很大,收效甚微。确定茶叶项目作为景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实施‘旅游反哺农业’,从资金和技术上帮扶停耕还林农民种茶致富,是最佳途径。”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尽管峨眉山景区边远山村的茶园尚存规模,但大部分茶园种植的都是小川茶,产量低,味苦涩,加上大部分茶农只采一季茶,收入长期徘徊在亩茶年收入800元左右。
2006年,景区党委正式启运茶叶开发项目,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登记注册“峨眉雪芽”商标,组建了茶叶项目领导小组,马元祝担任组长,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项目开发团队。一手抓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一手抓茶园基地建设。
“在项目开发运作中,我反复强调,始终坚持两个高标准,一是按国际有机茶种植标准,指导农民发展标准化有机茶园;二是按国际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马元祝告诉我们,要在近5年内建成3万亩高山生态丰产茶园,景区管委会和股份公司将无偿投入1500万元到2000万元。
2007年5月,景区特别邀请欧盟有机茶权威机构之一的德国Q S I 实验室培训中心的有机茶专家到峨眉山讲学,向景区茶农、乡村社干部及茶业公司员工传授有机茶种植管理与生产加工标准化授课;经常邀请国家农业部杭州中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的有机茶专家到峨眉雪芽生产基地指导工作。
短短三年中,马元祝率领“峨眉雪芽”团队一路快跑。“峨眉雪芽”这支川茶军团的新锐品牌登陆川内外茶叶市场,以其品质上乘,售价适中,受到广大绿茶消费者的欢迎。
2006年9月,“峨眉雪芽”首次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并以其优秀的品质荣获组委会举办的中国名优绿茶评选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2007年10月,“峨眉雪芽”再次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并荣获首届中国有机茶名茶评选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据马元祝介绍,目前,“峨眉雪芽”茶业已经形成有机茶;“禅心”和“慧心”高档绿茶系列及常规绿茶、花茶系列等三大系列数十个花色品种的生产规模。在市场价格的定位上,我们坚持“高品质低价位”的定位,峨眉山景区作为“世界双遗产”,为全人类共有。天下峨眉天下茶嘛,这一珍稀绿茶,应该成为老百姓都喝得起的名茶。
对于峨眉雪芽茶业发展前景,他说,景区党委主持制定了“5361”民生计划,这一计划的奋斗方向是:在近5年内,在茶园基地的建设通过推行良种良法和改造低产茶园,建成3万亩标准化高山生态丰产茶园(其中包括1.5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5年后至10年,通过对茶叶的多元深度开发,使这一产业的总产值到达6亿元,茶农户均增收1万元。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