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死亡赛跑--记峨眉山管委书记马元祝
4月18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跟随省委宣传部采访团一行,来到天下第一名山峨眉山采访。峨眉山的巨变,不得不让记者感到惊叹。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峨眉山,但似乎每次的感觉都有所不同。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有的秀美风光,这并没有什么不同,但随处可以感受到的人性关怀,却是在有些地方无法体会到的。记者曾在10年前来过峨眉山,那时候的峨眉山,与现在的峨眉山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峨眉山金顶涣然一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初,峨眉山曾一度全国扬名,不过,既不是以骄人的业绩,也不是以科学的管理,而是以反面典型登场的。
那时的峨眉山,污秽不堪。峨眉山管委会的干部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的:“整个山就是一个大的垃圾场,大小便没有厕所,游人垃圾杂物乱扔,山下停车场尾追强拉游客,漫天要价,山上窝棚摊点私搭乱建,山腰滑竿乱放,宰客甩客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扫兴而去时不满地调侃道:“天下秀成了天下臭!”而一位台湾同胞在致中共中央的一封万言投诉信中说,“峨眉山被弄成这样,辱国羞家啊!”峨眉山的混乱状态引起了中央的重视,1992年11月11日至16日,全国治理风景名胜区脏乱差反面典型现场会在峨眉山召开。
但在短短的6年之后,峨眉山于1998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评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被建设部评为“文明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人事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先进单位”;2001年被公安部、国家旅游局评为“旅游安全先进单位”,获全国假日办“旅游黄金周突出贡献奖”;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深入持久地创建活动使景区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管理服务日臻规范,旅游秩序十分良好,游人满意度节节攀升,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突出。2005年共接待中外游人304.8万人次,全市实现旅游收入21.78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9.9%和29%,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样的巨变,要归功于一个人和他的团队,他就是峨眉山管委会党委书记马元祝。对于某一个人的单独赞美,我向来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因为这似乎被认为是与搞个人崇拜有关,但当我面对这个老人,这个身患肝癌的老人的时候,我心灵深处的某一种情绪被拨动了,然后我开始仰望他。
马元祝近照
是的,必须用仰望这样的词语,才可以真正表述我的崇敬之情。当我近距离地看见他:左手被炸伤致残,丧失了正常功能;左眼受到严重伤害,对近在咫尺的人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脸上被炸进15颗铁砂,至今还有3颗未取出。身患肝癌。几乎所有的不幸全在他的身上,但是从他乐观的脸上,丝毫看不到任何悲伤。
“人活着的真正价值,是在于他为社会作了多少事”,马元祝重复着这句话。关于他的事迹,在网上已经可以看到很多,但让我真正感动的,是两件事:接手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以后,马元祝认为“从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入手,清理非景区户口的经营户,给农民提供干活挣钱吃饭的岗位”,是解决景区现状的根本之路。然而,在清理整顿过程中,峨眉山金顶出售连心锁的个体经营户卢天焰对依法整治不满,携带自制炸药包扔向马元祝,造成马元祝左手被炸伤致残,丧失了正常功能。
面对这样的挫折,马元祝没有退缩。然后灾难却始终跟随着他:随后,马元祝体检查出患了肝癌。对于这个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马元祝仍然十分淡然,“我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看待。”面对自己的身体,在祈祷健康的同时,马元祝表现出来的不是恐惧,而是坦然。“我想,人总是要死的,关键是看你活得是否有意义,是否做些对单位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
对于这样一个老人,无法让人不肃然起敬。当他坐在我的对面,我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病人的痕迹,他依然是那么的矍铄,是他的乐观,他心里所想的责任,让他始终保持着工作的激情。而这样的激情,感染着峨眉山管委会和峨眉山风景区的所有人,也让所有来到峨眉山的人,受到同样的感染。当他们说起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事迹时,他们总会说:看看马书记吧,这个与死亡赛跑的人,那我们所做的,又算什么呢?
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述所有的感受,似乎一切语言都已经苍白,只有亲身的体会,才会沉淀到记忆的深处。
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
于是,去峨眉山吧,当你到达万年寺看到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微笑、当你达到雷洞坪看到半夜开着铲雪车清扫路面的小伙子,当你达到金顶时接过一杯暖暖的开水,然后欣赏美丽的日出……这一切,你都不用惊讶,只需要用心去体会。然后,心存感激。
最后,在你离开的时候,去看看那个身患绝症的老人,对他说一声,谢谢。也许这是所有去过峨眉山的人,心里共同的语言。(四川新闻网记者:刘侠)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