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旅游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尤以峨眉山景区的成长让我感受最深刻。到2007年,峨眉山景区的旅游收入已经超过18亿元,是1979年的300多倍!”
曾历任乐山市副市长、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四川省政协常委等职务的何一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峨眉山景区的巨大变化感触深刻。
“当时,凡到四川的各级领导都会到峨眉山考察,但由于景区开发和周边配套还很落后,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69岁的何一心说,“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初,峨眉山旅游业属于起步阶段,旅游工作以简单的接待型为主,根本没能与国际接轨。而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就要创新体制。”
为此,乐山市向四川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将“峨眉山县”改为“峨眉山市”,依托一个景区品牌而申请建市的情况在国内非常罕见,峨眉山景区因此而名声大噪。申请获得批准后,峨眉山人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契机,从事旅游业的信心大大增强。
由于各种原因,改革开放初期的峨眉山寺庙里没有僧侣,宝贵的宗教文化眼看难以传承下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景区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何一心回忆说,为保护峨眉山的历史文化,尤其是闻名天下的佛教文化,在几经努力之后,僧人们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重新回到了几年峨眉山的庙里,由此,宗教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此外,有关部门还投入大量资金,先后恢复建设了金顶华藏寺、十方普贤像,新建了儒释道文化长廊、峨眉山博物馆、迎宾广场和黄湾门禁等,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峨眉山悠久、丰富的文化。
何一心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峨眉山就着手制定《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了峨眉山景区的保护范围,划分出以10大寺院为中心的小区规划,实施“停耕还林”工程,还峨眉山自然植被的本来面目,还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开始了一系列旅游基础接待设施的建设。“艰苦奋斗终于得到回报,峨眉山在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近年,随着全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峨眉山景区在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树立了旅游品牌形象,培育和完善了旅游市场。进入2000年后,峨眉山景区更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全面实施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工程,实现了产业规模倍增和素质提升。
30年来,峨眉山景区在入境游、国内游和省内游三大旅游市场总体上呈现出全面发展、迅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统计,2007年,峨眉山景区接待旅游者256.78万人次,是1979年的9.2倍;旅游收入18.11亿元,是1979年的324.58倍。
何一心说:“峨眉山景区随改革而生,靠开放而兴,今后,我期待着它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新的辉煌。”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