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商报造福民众 千年“峨眉雪芽”重放异彩
千余年前,峨眉山曾有“峨眉雪芽”贡茶享誉华夏,经年不衰。开发峨眉雪芽,使这个被雪藏了多年的茶中珍品成为峨眉山旅游的又一品牌,并以此成为泽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永续利用的新兴产业,流芳峨眉,造福民众,是峨眉山“掌门人”马元祝最大的心愿。
峨眉山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产茶,其峨眉雪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环境优秀,自古以来就是普贤菩萨道场的一大骄傲。峨眉山人在道、释、儒三味文化的千年浸润中世代传承。马元祝也不例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曾作为商校优等生被选拔参加四川省人民政府茶叶工作组,深入四川一些边远山区动员和帮助农民种植茶叶。
1992年,时任中共峨眉山市委副书记、峨眉山市常务副市长的马元祝分管峨眉山景区工作。他领军建设峨眉山,呕心沥血,使其从大乱走向大治,从大治走向又快又好发展,成为全国风景名胜区中一道风景,一根标杆,一面旗帜。1996年,峨眉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0年全山全部实现停耕还林,近2万名农民面临失地困境。尽管景区创造和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但毕竟有限,而将农民迁移出景区寻找出路,政府财力有限也无妥善安置办法,且景区又不能办工厂,马元祝为此一直惦念着这一严峻的民生难题。
一次景区资源调查,让马元祝的茶叶情结与农民致富联系起来。开发峨眉雪芽不仅是为峨眉山旅游增添一个新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育让这一千年品牌得以重放异彩成为产业化,以旅返农,成为农民的“摇钱树”,让农民兄弟与峨眉山旅游一道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新格局,造福人类的健康事业。
熟悉老马的人都知道,几年前他因工作劳累而身患绝症,继而做了全肝移植手术。面对病魔,面对生命无常,他十分坦然。他期盼在后半生能把峨眉雪芽产业做大做强,用生命的极限去创造比生命更永恒的事业。
马元祝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苛刻自己要把峨眉山景区的每项建设都做得最好,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惠及和藏富于峨眉这片热土的千秋后世。为了峨眉雪芽的崛起,他鼓与呼,奔与跑,可谓躬耕巨细,从茶园基地的规划建设,到茶叶生产质量的环环紧扣乃至包装设计,从品牌推广到销售渠道的网络建设等等,他都亲历亲为。
2006年,马元祝挂帅组建了峨眉雪芽茶叶项目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了开发团队,一举成功注册“峨眉雪芽”商标。同时决定每年从旅游总收入中提取3%专项资金,用于帮助农民种植峨眉雪芽。还邀请国内外茶叶专家讲学,免费为农民传授技术,指导基地生产。大力推行良种良法和改造低产茶园,建成了数万亩标准化高山生态丰产茶园(包括有机茶生产基地)。通过科技帮扶和品牌帮扶,完成了峨眉雪芽质量管理体系,独创了“公司品牌+农户+有机绿茶生产基地”的运作模式。
他为峨眉雪芽茶业产业化鲜明定制的“两高”标准,是进军国际有机茶市场的必备条件,在世界茶业高峰论坛上曾作品牌首席发言,引起中外茶叶专家、品牌专家的深思与喝彩。
他亲自为峨眉雪芽策划的“仙山灵芝,峨眉雪芽”、“品鉴珍稀有机绿茶,从峨眉雪芽开始”等广告语,脍炙人口。为峨眉雪芽拟制的独特的让全人类都有权共享双遗产之地珍品的价格体系,受到广大绿茶消费者、各级经销商、加盟商的欢迎,更被政府、部门和中外茶叶专家赞誉:其泽乃厚,其福济民。
关于峨眉雪芽,马元祝有太多的感触。他发自内心地说,开发这一有机生态茶叶,的确很累,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但从发展的远景看,从民生利益,从景区、公司发展大计的角度去想,累得值得!
短短三年,马元祝率领“峨眉雪芽”团队走出峨眉山谷,走出四川盆地,扬帆直进。使这支川茶军团的新锐品牌登陆川内外茶叶市场,一鸣惊人,跻身中国名优绿茶神圣殿堂。尤其是以形似月芽佛眼的精致造型,干茶色泽绿润、汤色碧青,叶底透亮,滋味鲜爽回甘及内含有机成分丰富等优秀的品质特征,连续两届攀摘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唯一最高奖项特别金奖,实属罕见,令人称羡。本报记者 赵蝶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