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晚报:世界双遗产 乐山的“金字招牌”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申遗”的成功为乐山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12年过去了,峨眉山—乐山大佛早已成为了乐山的城市名片,坐拥“双遗产”的乐山也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记忆犹新艰辛“申遗之路”
1994年初,峨眉山开始独立申请加入自然遗产名录的工作,但令人沮丧的是峨眉山的第一次“申遗”连国内的审核都没能通过。“‘申遗’材料被打回时真的很心痛,准备了那么久,真是不容易呀。”谈到第一次失败的经历,我市当年参与申报工作的一位亲历者告诉记者,在第一次“申遗”前,一位台湾同胞游览了峨眉山后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峨眉山垃圾遍地、管理秩序混乱、个体商贩拉客宰客现象严重,破坏了游客的心情,也破坏了峨眉山的生态,台湾同胞对峨眉山的现状深感失望和痛心。这封信把当时的峨眉山推向了“脏、乱、差”反面典型的风口浪尖。也为峨眉山的第一次“申遗”留下了遗憾。
不甘心第一次“申遗”失败的峨眉山,在不断整改自身环境建设的同时,再一次向世界遗产的申报发起了冲锋,不同的是,这一次它的身旁有了坚实的伙伴——乐山大佛。1994年9月8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向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同年12月,经过自身整改的峨眉山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卫生山”。这标志着峨眉山已彻底告别“脏、乱、差”,跻身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行列,也为“申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以前,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只有泰山和黄山。”据一位申遗的亲历者介绍,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就是进国际考场,向联合国交答卷。如果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就将永远承受考验、压力和约束,同时也将会重新唤起民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对那些还在以各种理由破坏资源的人敲响警钟。“可是申报世界遗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非常难。”这位亲历者告诉记者,联合国每两年才评选一次世界遗产申报材料,世界各国有几十个地区在排队,而每个国家每次只能评一至两名。一旦申报失败,按规定10年内不得再申报。“申报失败的景区,后来几乎没有申报成功的。”这位申遗的亲历者说
在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一年多时间里, 峨眉山—乐山大佛迎来了国内国外的一批又一批专家,申报世界遗产的文件被修改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在1996年的10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迎来了大考的那一天。“记得那一年是在巴黎,我们先在开会前向评审的委员们,赠送了一些风景名胜区的宣传材料,让委员们加深对峨眉山的印象。”申遗亲历者向记者讲述着当时的情景。因为准备充分,材料详实,在主席团进行表决时,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申报材料一举获得通过。
1996年12月6日,这是一个让乐山人值得铭记和骄傲的日子。这一天,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梅里达召开世界遗产评委会全体会议。世界遗产委员会再次全票通过,同意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双遗产”。
成功申遗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成功申遗,对乐山文化旅游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据2007年四川省旅游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乐山大佛接待游客276.7万人次)、峨眉山接待游客256.8万人次,居全省前两位,
“乐山旅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获得双遗产称号是分不开的。”市旅游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获得双遗产称号前,乐山的两大景区只是在国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被打上世界遗产的标签后,峨眉山—乐山大佛成为了一个品牌,一个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了更多世界各地的客人来到乐山。
对于旅游业发展而带来的生活变化,体会最深的就是景区内的居民了。据了解,在世界遗产地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有1个乡、16个村、1.6万多农民。以往这些农民们只能靠山吃山,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自从景区走向规范化管理、快速发展的道路后,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中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就在景区内开办旅馆饭店;经济条件稍差点的,就在景区划定的摊位区摆个摊位;劳动力强、体力好的,就去搞服务抬滑竿;无经营能力,体力较差的也在景区管委会的安排下当了清洁工……看到渐渐鼓起的荷包,景区里的农民们都认为,是景区的发展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当地一位村民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人都明白了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性,都自觉地参与到世界遗产的保护中去。”
和这些村民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旅游业从业人员。“自从峨眉山—乐山大佛申遗成功后,我们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了。”中心城区某旅行社老板胡先生告诉记者,他干旅行社这一行已经十多年了,随着乐山旅游业的发展,他的旅行社已经从最初的一人铺,发展到了现在的3间分店,10多个员工以及20名专职导游的规模。“平时生意就很不错,要是到了黄金周,现有的人手还不够呢。”
保护开发 成为全球典范
峨眉山—乐山大佛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后,并没有止步不前。两大景区将探寻的焦点放在了“遗产保护与开发”上。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好世界遗产资源?在探索中,我市将峨眉山—乐山大佛建成“国际旅游精品”的设想产生了。在我市2003年完成的一份建设方案中,提出了“六个一流”的目标:一流的旅游景区、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一流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一流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一流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一流的旅游市场营销体系。
2005年9月25日,乐山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得到了世人的公认。这一天峨眉山风景区被评为“全球优秀生态景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克绍尔赞扬说:“峨眉山景区是已申报和正在申报的世界遗产中,在中国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都具有标杆及典范意义!”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Kishore Rao博士实地考察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后,对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峨眉山—乐山大佛景观壮丽,天然绝美,达到了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
2008年11月19日,原来分设的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和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合并调整为——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乐山旅游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整合后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将按照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对景区实施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保护,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景区内资源,将按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四川第一”的奋斗目标,不断创新,加速旅游景区的发展。
“世界遗产”大事记
1、1994年初,峨眉山景区第一次独立申请加入自然遗产名录。
2、1994年9月8日,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峨眉山与乐山大佛携手申报世界遗产。
3、1996年12月6日 在墨西哥梅里达召开的世界遗产评委会全体会议全票通过,同意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双遗产”。
4、 2002年9月1日 首届世界遗产保护节暨第四届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在乐山举行,同时还在峨眉山举行了世界遗产保护论坛。
5、2008年11月19日,原来分设的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和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合并调整为——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记者 杨启明 实习生 刘力仁(摄影报道)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