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冰雪幻境•佛国 掩藏在冰雪世界里的佛国净土

发表时间:2011年1月28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admin 浏览:2887

这是一座古老而神秘、圣洁而庄严的圣山,
  落雪纷飞的冬日,一声声悠远的钟声响起,
  一座座幽雅古朴的寺庙散落在冰雪圣山之中散发着安详的气息,
  一尊金碧辉煌的金佛端坐在海拔3099米高的金顶与冰雪交融。
  这就是雪域中的佛国,峨眉山。


  冬日的峨眉山冰雪覆盖,显得格外的寂静和深幽,在这清冷的氛围中唯有一座座红墙灰瓦的寺庙中,依然香火缭绕,佛唱隐约,为这个冰雪世界增添了几许灵动和生气,又使得一颗为凡尘俗世所累的心获得一片安宁。
  报国寺,是朝拜峨眉山的起点,也是峨眉山的八大寺庙之一。冬日的报国寺落雪飘零,红墙灰瓦之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寺院周围的参天古木上也堆积着些许雪花,绿树与白雪交融在一起,散溢着股股生机盎然的气息,红色的墙,灰色的瓦,白色的雪,绿色的树, 难怪世人都说冬季的峨眉山是“银色世界雪皑皑,青山绿水依旧在”的奇景。


  报国寺是典型的庭院式结构,有四重殿,第一殿试弥勒殿,第二是大雄宝殿,第三是七佛殿,最后为普贤殿。俯瞰整个寺庙,殿宇逐级升高,每幢殿宇的灰瓦之上白雪积淀,层次鲜明,白雪装饰后的寺庙建筑艺术更让人感叹不已。在寺报国寺大门正对面的凤凰山上放着素有巴蜀钟王之称的圣积晚钟,与寺院遥相呼应。到此的游人都会在此敲钟祈福,悠扬浑厚的钟声透过寺院内袅袅的佛香激荡着空中飘落的雪花,最后消散在空际。
  冬季,伏虎寺,雷音寺等海拔较低的寺庙和报国寺一样,在小雪的飘飞下显得轻灵而妩媚,而到了海拔1000米之上的万年寺,已是鹅毛大雪,地上落满了雪,树上落满了雪,房檐上,台阶上,满是一层层皑皑的白雪。此时此地的温度已是零下10度左右,但朝拜的人却热情不减,信仰更深。
  万年寺是峨眉山中最大的普贤道场,其中又以无梁专殿和普贤铜像最为有名,而普贤铜像体量之大、造型之优美、比例之匀称、形态之逼真、工艺之精湛,出自一千多年前,实在令人叹服,堪称国宝,加之万年寺的年代久远,其香火之旺盛。而此时,中山区的洪椿坪、仙峰寺和清音阁也深藏在冰天雪地之中,无数的香客居士登着铺满积雪的游山道从一个寺庙到另一寺庙,一边欣赏着峨眉山的雪景,又带着一个虔诚的心,在雪域之中用自己执着的信仰去礼拜普贤,祈福求祥。
在报国寺、伏虎寺的柔雪漫舞中敲响了圣积晚钟,于是踏上朝拜峨眉山的游程,在漫天纷雪中经历了清音阁、洪椿坪、万年寺佛香和梵音的洗礼,最终登上了海拔3079米的金顶,一个瀚海的雪域世界,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汉传佛教朝拜中心,象征着一切的圆满与祥福的光明之顶。
  如果说金顶的自然风光天下奇绝,那么金顶的佛境则高远悠深,尤其是在冰雪覆盖的冬季,金顶这个神奇的圣山之巅,更显得神秘、圣洁。


  怀着一颗朝圣峨眉山,礼拜金顶十方普贤的虔诚之心,终于登上了金顶。一种阔达、豁然的心境油然而生,回首望去,方圆154平方公里的峨眉山完全笼罩在一片皑皑白雪之中,那群峰已成冰峰,那森林已成雪林,那那四周的云海亦是在翻滚,由冰峰、雪林、云海共同拱卫着金顶,而金顶之上高达48米的十方普贤金佛,金银铜殿构成了世界上最高的汉传佛教朝拜中心,飘渺的横亘于天际,成为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净土。
  48米高的金佛和金碧辉煌的金银铜殿,巍峨凝重,庄严肃穆。因其雪的覆盖和飘摇,雾的簇拥和缠绕,而更显得博大精深与神采奕奕。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宛如一尊沧桑以执的活佛,静静地坐惮于万物众生的叩拜祈祷之中,念念有词的诵读佛经,捏拨佛珠,主持法事,普渡众生。修生养性,超凡脱俗,心智空灵,虔敬于神秘的惮理之意和自然的天机之聪。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