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云上金顶 天下峨眉

发表时间:2006年6月18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 浏览:3039

  大佛禅院普贤殿
  万年寺砖殿
  华藏寺“十方普贤”
  山以得人而显,人以得地而传。人与自然,延延不息。

  峨眉山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与昆仑山一脉相连。历史上的峨眉山有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至清代又增添了四峨山。大峨山即今日峨眉山。

  巍巍群峰,亘古峨眉。峨眉山的地质形成既古老而又年轻。她经历了8亿年孕育,7000万年沉浮,200万年滋润,从一片汪洋中平畴崛起,到高耸入云,最高峰海拔3099米。神仙洞府,傲视群雄。

  峨眉之名,史见秦汉。查考典籍,著录繁古。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廓。”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蛾眉,故称峨眉焉。”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北宋欧阳文《舆地广记》、南宋王象之的《舆地记胜》,《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宋、明、清以及民国版本的《峨眉山志》等均有记叙。

  峨眉山佛教渊源流长历史上曾有过佛道并存的局面,但终以佛教而至兴。据《峨眉山志》载,西周时即有高人来此,搭茅建屋,寻仙问道,初露峨眉山民间宗教端倪。相传东汉时普贤菩萨来峨眉山,为方便教化众生,应化了采药老人蒲公(普公),蒲公因此将宅改寺,开启了峨眉山佛教建寺的缘起。但佛教真正的弘传,应从东晋开始。晋时慧持祖师入山创建普贤寺,又有印度和尚阿罗婆多慕名而来,见峨眉山灵水秀,形似佛经中的化城,乃以木皮盖殿于深山林中,取名化城寺俗称木皮殿。唐人贾岛在《送卧云庵僧》一诗中写道:“下视白云时,山房盖木皮”。诗人曹松在《送峨眉僧归》一诗中描述得更为贴切:“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殿(岭)上祗如冬”。唐代的广浚、慧通等禅师先后上山结茅建寺。到了明清,在数百里山峦梵宇琳宫、钟声缭绕、亭台楼阁、星罗棋布。峨眉山遂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美誉。

  峨眉山寺院历史上最兴盛时达180多座(含市区),有的被喻为三里一庙、五里一寺。据史料记载,汉晋时建有乾明观、光相寺、普贤寺、化城寺;唐宋时期有黑水寺、华严寺、清音阁、牛心寺、雷洞坪、飞来殿、广福寺、接引殿;明代则有报国寺(会宗堂)、神水阁、洪椿坪、仙峰寺、太子坪、金顶、华藏寺、慈圣庵、大佛寺;清代更是层出不穷。寺院建筑布局巧妙,依地势而异,逐山水而居,或隐没于苍翠之中,飞架于溪壑之上,耸立于高峰之巅,巧构于危岩之畔,与峨眉山水融为一炉,具有浓郁的川南民居风格。在建筑形式上,既有佛寺的宏伟庄重,又有民间的灵巧实用,展示了峨眉山佛教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峨眉山古建筑寺院,目前尚存30座(含市区3座),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峨眉山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近20处被国务院、四川省和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外的宋代万年寺普贤铜像,元代伏虎寺华严铜塔,明代万年寺砖拱无梁殿、报国寺圣积铜钟、金顶铜碑,洪椿坪千佛莲灯,仙峰寺舍利铜塔,神水阁石刻群等等,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曾吸引了不少古代皇室臣僚、大德高僧、文人雅士和近现代名人流连忘返,咏诗撰联,翰墨飘香,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这是诗人李白对峨眉山的真实赞美。清代所称的古“峨眉十景”,景物交融,镶嵌在200多华里的游山道中。金顶四奇:日出、云海、佛光、圣(佛)灯,天门石旁“玉露明珠”,七里坡下“一山兆瑞”,黑龙江上“一线天堑”,宝现溪中“清音平湖”、红株湖畔垂柳依依,九老仙洞深邃传奇,许多自然殊景,引人入胜。

  群峰出昆仑,平畴三千米,峨眉山核心景区占地面积154平方公里。山中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星罗棋布的旖旎风光,如峰、岭、顶、坪、冈、岩、洞、石、坡、梯、拐、泉、池、溪、峡、潭、沟、湖等。群峰簇翠,流泉飞瀑,钟灵毓秀,誉满峨眉。古有“震旦第一山”,今有“峨眉天下秀”。

  “峰顶四季有冬日,芳花芳草春自融”。峨眉山是一座天然的植物乐园,以琼花瑶草而著名于世,因地理原因,土壤类型多,适宜多种植被的生长,带谱十分明显,保存有较完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山下的桫椤、山腰的箭竹、山巅的冷杉,鳞次栉比,迎风傲雪。初喜亭的杜鹃、长寿岩的珙桐、麻子坝的含笑、山涧悠兰、一地报春,次第绽蕾,姹紫嫣红,既有南国风光,更有银装素裹。全山已发现高等植物242科,共32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达1600多种,首批列入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有33种,以峨眉山模式产地命名的157种,花卉500余种,仅杜鹃就达29种,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和开发价值。

  峨眉山动物种类十分丰富,已发现2300多种类。著名的岩鸽、白鹇、小熊猫、苏门羚、胡子蛙、山溪鲵、大蚯蚓、枯叶蝶等。特别是峨眉山藏猕猴,出没于山涧路旁,见人不惊,与人相亲,堪称山中一大奇趣。

  东坡诗句:“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是登临金顶,展望天府平原的写照。来到峨眉,临峰远眺,视野壮阔;东望青衣、岷江、大渡河,烟波浩渺,宛如白练环绕;西望瓦屋、贡嘎、雪山、云涛舒卷,恰似山舞银蛇。更为奇妙的是,每当舍身崖下风静云平,日光折射云海,形成五色光环,人光晖影,掩映成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佛光”。

  峨眉山是最温馨的朝拜观光之地。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后,峨眉山人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躬耕力行,整治环境交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内涵,进行数字化建设。在创建文明、安全、卫生景区方面独领风骚,为建设美好家园再创辉煌。

  2003年为了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峨眉山建设成为“中国第一山”的奋斗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努力挖掘“两个遗产”中的丰富内涵。佛教(普贤)文化是峨眉山之魂,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生命力,如何继承和弘扬佛教文化,把“构建和谐社会”和“提倡人间佛教”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尊重历史、遵循传统文化、加强科学保护、合理规划利用,是信众和游人所关注的。纵观历史而言,信众就是最早的旅游(行)者,二者是相辅相衬的;如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范成大(石湖居士)朝峨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徐霞客,当年漫游西南时就有僧人与之同行……,此举意义深长。为还其历史面貌,挖掘佛教文化内涵,峨眉山人又以大无畏的精神,要把金顶建设成为当之无愧的“千座名山一座顶”。历经3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新建金顶“十方菩贤”圣像(高48米)、修缮改造金顶(金殿)华藏寺(铜殿)、落架维修卧云庵(银殿、银顶)等工程。恢复十方丛林?D?D大佛禅院等建设还在进行之中。这一系列工程的竣工和完善,不仅全面提升了峨眉山在中国佛教名山和风景名胜区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为把峨眉山建设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佛教朝圣中心、天然的地质生态王国、中外游人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夯实了基础。曲折与光明同行,政通人和能铸就伟业,“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是中国佛教面向世界所发出的声音,入情契理,意义深远。“和谐同心”,再绘峨眉山美好蓝图。

  今日峨眉山,涧水常流,林草更绿,遥闻梵呗之声,细听林中鸟语。如今峨眉山,金绳上天,高路入云,这里舒适温馨,到处祥和平安。早在46年前,郭沫若曾亲笔题写“天下名山”四字,是对峨眉山文化与自然的高度概括,赵朴初居士又手书“佛教圣地”,是对普贤道场的真实写照。雄、秀、神、奇、幽、殊,笔墨难绘,无论是朝拜、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奇、攀援、摄影、写生、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峨眉山都将是最理想的去处,会让你不虚此行。

  云上金顶迎宾客,天下峨眉放光明!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