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凉爽夏日 仙山小居

发表时间:2014年6月20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王冠 浏览:2701

正文

【萤火流年】


  在千年古刹万年寺旁,有一处度假的好去处。竹林高木间,低调奢华的客房依树而建,或是直接坐落在大树上。一旁有相对独立的茶舍,大大的落地窗前,品茶、听雨再合适不过。

  客房与客房之间,是搭建在树枝上的栈道。此刻的人为建筑与自然完全完美融合。夜宿于此,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无异,一种大自然的归属感,一种在其他地方完全体会不到的关于客居的认同感。

  傍晚,依稀可见点点荧光在溪水边、竹林间曼舞。随着夜幕越黑,荧光越多。到最后,漫天的萤火虫围绕在你的周围,抬头而往,视野中与远处的星空交错。分不清是漫漫星点光亮向你袭来,还是自己误入仙境。


【禅意夏至】


  霭霭六月,各地逐渐入夏。在仙山峨眉,僧院高墙外一阵蝉鸣,却也更显得红墙内的一片肃静。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繁忙背后,更加希望求得片刻的宁静与信仰。这样的信仰或许是某种宗教的深度皈依,抑或只是一种心灵的依附。“始知真隱者,不必在山林”的生活态度逐渐在城市快生活中蔓延开来,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择休息日前往山中庙宇,过上三五天“早起闻鸟语,夜半敲钟鸣”的寺庙静心生活。禅意生活,深居山间,出世入世,掌控自如。

  夏至将至,大多地区日照充足,作物夹杂着闷热极快地生长着。虽然众所周知,夏至一过太阳直射点南移,白天开始缩短,但是气温却将继续升高。《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关于节气,有一个说法:所谓节气,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夏至未至的时候,正是需要这般禅意的静心时刻。

  山中多庙宇,且错落散布在前山栈道旁,只能徒步而至。每个庙宇的结构和透露出的氛围都不一样,却能得到同样的身心洗礼。寺庙中的客房相对简单,没有电视等,甚至部分房间没有通电。一方面是古建筑大多为全木结构,防火防电很重要;另一方面寺庙也不要那么多浮躁的东西。天黑而息,天亮而起。你能想象背向大山、面向无垠的云雾洗漱时的心旷神怡吗?那种与自然完全融合的舒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听完僧人们的早课,在食堂外的木鱼声中食用早餐,只是简单的“咚咚”声,就能让心情完全干净毫无杂念。

【似水山居】


  夏季的峨眉山山中多雨,傍晚总是空山新雨后的凉爽与空寂。山顶积雪融化留下的小溪在山中间各路汇聚成一洼平湖,湖边多农家,热情好客的山民早已习惯了山中时而热闹时而清净的生活。每家每户都有朴素干净的客房,可供游人短期或长期的休闲度假。许多老人家一到夏季,就直接上山在这样的农家中一住就是两三个月。整个夏季都在水边山居,空气的洗涤自然不说,内心的修养才是最重要的养生之道。年轻的朋友还拿不出那么多的时间,但是选择周末进山,来一次小小的养生进修必不可少。

  夜幕降临,大量的游客前往更有旅游价值的金顶,留在中山清音平湖的游人们坐在湖边的院子里,扇着蒲扇,闻着茉莉的清香,与农家主人谈笑。仿佛不是到此一游的游客,更像是远道而来的老友相聚。

  有些山居小院在溪水边,那乐趣更加浓厚。溪水声在幽谷山间显得清脆明亮,同时也给孩子们增添了玩耍的地方。在小孩们的央求下,成人们原本是陪同前往溪水间,反而最后成了玩得最开心的,一个个都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故乡的记忆里。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