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不时不食,吃野菜的时候到了

发表时间:2015年3月20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王冠 浏览:6401

正文

       匆匆的忙过正月,到了仲春,春昼初长。仲春时节,山花烂漫。是时候了,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品尝清爽的口感细腻的味觉。

       野菜既是蔬菜,又是良药,且风味独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峨眉山是一个巨大的植物王国。产自峨眉山的野菜,采集天地间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无污染无残毒,营养价值高,更是野菜中的极品。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饮食也应该回归自然,平常应多吃无污染的野菜和野果。野菜不但有独特的风味,营养价值也要超过人工栽培的蔬菜———如芥菜、马兰等野菜,清香爽口,而野果中的沙棘、野蔷薇的维生素C含量更分别达到苹果的100倍和60倍。另外,金樱子、桑椹、酸枣、银杏等野果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 茼蒿菜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含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等,具有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通便等作用。

   ▶ 狗地芽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补血、明目作用。可入药,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另通过实验证实,对调节血糖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 真姬菇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在日本称之为“蟹味菇”、“海鲜菇”。该菇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鲜菇中含粗蛋白3.22克、粗脂肪0.22克、粗纤维1.68克、碳水化合物4.56克、灰分1.32克,磷、铁、锌、钙、钾、钠的含量非常丰富,维生素B1、B2、B6、C的含量也较一般菇类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用菌。

   ▶ 竹叶草本是常见多年生草本,生长于林间水涧处。性味甘、淡、平,无毒。能清肺热,行血,消肿毒。治咳嗽吐血。民间作草药用,有清热利湿功效。取其嫩芽可食,清香可口。

   ▶ 大脚菇生于针阔混交林下,高汤熬煮为味道最佳。药理实验分析,大脚菇富含硒,具有抑瘤的作用。中医书云主治祛风散寒;补虚止带。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白带;不孕症。

   ▶ 苦苣本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中医认为,苦苣性寒、味苦、无毒,有消炎解毒的作用。适用于阑尾炎、肠炎、子宫颈炎、乳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症。可防治癌症、利胆保肝、抗溃疡胃,对肝病有一定疗效。由于苦苣中的铁元素含量高,可预防贫血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食用苦苣菜有助于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长期食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大脑机能。

   ▶ 猫爪菜又称蕨菜,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誉,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等作用。蕨菜吃起来鲜嫩滑爽,在现代菜谱中,用蕨菜烹调出的名菜有木须蕨菜、海米蕨菜、肉炒蕨菜、脆皮蕨菜等多种。这些菜肴素以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深受食客的青睐。

   ▶ 折耳根其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通过实验证实其对癌细胞有丝分裂最高抑制率为45.7%,可防治胃癌、贲门癌、肺癌等。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火锅中的野菜品种丰富,其他还有豆瓣菜、薄荷菜、普贤菜、血皮菜、鹅脚板、苦菜、蒲公英、车前草、景菜等多达几十种。且每一味野菜经过精心挑选,绝对让每一位好吃嘴儿放心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时,吃出苗条、吃出健康。野菜火锅锅底一般采用峨眉山山野放养土鸡配以秘制蜡蹄熬制而成,汤色如奶,浓郁清香,营养丰富。

     最最新鲜的野菜火锅就在峨眉山特色美食村,由高级营养师经不懈努力精心配制而成,其锅底采用峨眉山山野放养土鸡配以秘制蜡蹄熬制而成,汤色如奶,浓郁清香。营养丰富的高汤,再配以精选的峨眉山野菜,品尝起来风味独特,口感清鲜味美。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