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行愿慈善行”系列二:隐匿于深深林间,远离尘垢的净地禅院

发表时间:2015年6月8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admin 浏览:2425

正文

感谢【峨眉山行愿慈善行】参与者的供稿

文/图 张艺 萱萱


      伏虎寺,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比邻报国寺,皆属峨眉低山区的寺院,为峨眉山五大尼众寺院中最大的一座,也是金庸笔下对峨嵋派描写的所在。

      沿着山上的一条溪流,路经红珠山宾馆前,逆流而上,沿途林木繁茂,绿树掩映中走过虎溪桥,可看到峨眉著名的景点之一虎溪听泉,再一步步随林中台阶走向伏虎寺。

      前几日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伏虎寺山下溪边树林的夏季里,会有萤火虫儿飞舞,未见萤火虫,溪水浅滩处,倒是见到摆上桌椅,清净深幽,是绝好的避暑之地,再想想若日仲夏之夜,在这溪流茂林中,看到“繁星”闪耀萤火飞舞,可伸手“摘星辰”,倒是浪漫之极的事。

      伏虎寺,名字虽是硬朗霸气,但因其是尼众寺,又有萤火虫儿,再加上金庸笔下的峨眉派那些温婉美丽又冷傲的周芷若等奇女子,对伏虎寺更多的是别样的好感。

     伏虎寺原为一小庙,旧名药师殿,行僧心庵开建。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伏虎寺得名,一说寺院附近山中有虎伤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改名伏虎寺。一说因伏虎寺的后山形如伏虎而取寺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率弟子可闻大师重建寺院,历时二十余载始成,名“虎溪禅林”,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

      拾阶而上,抬眼看到的山门,上面写着“布金林”三个大字,据资料,为可闻大师的徒弟寂玩上人在寺周广种杉树、桢楠、柏树,按《法华经》一字一株,取名“布金林”。布金林与大峨寺的旃檀林、白龙洞的古德林并称为峨眉山的三大园林。布金林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整座伏虎寺隐藏在密林之中,有“密林藏伏虎”之称。而,神奇的是,寺院的屋顶上却终年无败叶枯枝堆积,于是,清康熙皇帝于康熙41年(1702年)赐伏虎寺“离垢园”三字至今仍高悬在寺内中殿的门楣上,为佛教圣地远离尘垢之意。

      伏虎寺的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寺内建筑有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

      进入伏虎寺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之上,为普贤殿,供奉普贤金身。最上一殿供三尊大佛,金身辉煌,法相庄严。虽为三身,实乃一佛。

      伏虎寺正殿的左侧,有一座华严宝塔亭。亭内有一座紫铜古塔。塔高5.米,14层。该塔铸造於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由永川信士万华轩施铸。原存圣积寺,故称“圣积寺铜塔”。又因塔身铸有《华严经》全文,故又称“华严塔”。塔身呈八方形,塔基为须弥座,上置瘦长覆钵式塔身,高96厘米,正面设塔门,额铸正书阳文“南无阿弥陀佛严宝塔”,两侧联文:“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法界有情,同生净土。”联旁铸守门神像各一。其余七面均铸神像六排。上接13级八角形重檐楼阁,各级均铸佛像,共4700余尊,像间铸《华严经》计1950048字。塔刹为葫芦形,铸造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华严塔亭前有虎泉泉边种植着来自侏罗纪时代的活化石植物--桫椤树,还有两株开得火红的石榴树。

      大雄宝殿左后侧山崖上,为全山最大的罗汉堂。五百罗汉堂有499尊佛像,却称五百罗汉,是因为塑罗汉的大师自己也是罗汉,。五百罗汉建于清朝末年,毁于文革,1995年重新恢复,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
罗汉堂的罗汉们百人百相无一雷同,造型艺术堪称精妙。

      因伏虎寺隐匿于深深林间,远离上山之路,因此,较其他寺院显得清净许多,但是,在信众心里,是必去的禅院之一。


(文/图  张艺 萱萱)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