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行愿慈善行”系列三:峨眉山中第一寺 寻迹“三教会宗”报国寺

发表时间:2015年6月8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admin 浏览:4398

正文

感谢【峨眉山行愿慈善行】参与者的供稿

文/图 张艺 萱萱


       报国寺如真正抵达佛国仙山的入门处,地处峨眉山脚,为峨眉山十大寺院之一,和伏虎寺地处低山区,经由此间,再往上便是一步一景的峨眉山中了。

       也是作为“峨眉慈善行愿行”抵达的第二个寺院,在此的体验者们在法师的带领下在此发愿:称赞如来。

       阳光下,报国寺金碧辉煌,古朴庄严,红墙围绕,红墙外,森木葱茏,红墙内伟殿崇宏,香烟袅袅,
山门前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山门上: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玉藩手书“报国寺”的大匾。

       报国寺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

       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

      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闻达重修。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广惠扩建。

       解放后多次维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门。

       整座寺院为典型庭院式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寺内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显得雄伟庄严。

       寺中的长联十分有名,似是作为进入峨眉山的入山门户,对峨眉文情并茂的概述,将峨眉山秀丽的风光和历史轶事精炼于这108文字中,令人读而浮想遐思,如身临其美景,置身于画中,更恨不能即可启程,一览峨眉之奇美独秀。

       上联描述了峨眉山的奇秀风光,囊括了著名的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凤、圣积晚钟、洪椿晓雨、大坪霁雪、双桥清音、九老仙府和金顶祥光等“峨眉十景”;下联追溯了峨眉山的悠久历史,将名人轶事、民间传说予以择要述说。

       “海拔越三千,高凌五岳,碧嶂苍峦,兜罗艳艳映重霄。看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风;袅袅晚钟消俗虑,蒙蒙晓雨润洪椿。胜迹任遨游,快赏大坪霁雪,乐听双桥清音,休忘却仙峰探九老,金顶览祥光,尽将峨眉十景收眼底。

       峥嵘逾万纪,秀绝瀛寰,霞披彩错,瑞霭缥缥萦岭际。溯楚狂歌凤,蒲髯追鹿,真人炼丹,涪翁习静;皇皇功德郁楠林,赫赫神弓诛孽蟒。道场斯仰慕,欣诵子昂感诗,细研蒋史山志,须长咏太白半轮秋,石湖广行纪,会当天下名山注心间。”

       报国寺中还有很多著名的楹联,若是他日再去,定是要细细品来,不容错过。

文/图 张艺 萱萱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