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朦胧中,那人间最美上玄月
正文
感谢【峨眉山行愿慈善行】参与者的供稿
文/图 萱萱
从万年寺前往洗象池,这段路颇有难度,但是风景很美,海拔渐高,雾气越来越重,爬过那个长长的坡以后便如从人间进入了天庭,最初的山峰已经在远远的低处,有种山高人为峰的感觉。
山中植被也悄然变化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路边绽放,途中会遇见峨眉山中的调皮蛋—猴群,当然,他们不劫财不劫色,只想讨口吃的以解馋,路人不必惊慌更不必吓唬他们,也不必娇惯他们随意掏包给吃的,猴急怎么来的,就是从他们身上来的,小心快你一手夺了包去。因此,安静的自己走你的路,实在是被拦到去路,也不要怕,摊开手告诉他们什么都没有,如果我说他们懂得眼神的交流你信不?
那几只小猴子瞪大猴眼看着我,我也看着它们,和他们对话,好似它们懂得,它们很有耐心的默契的与配合,其中一只猴子,我说:“猴,来给姐乐一个”,它真的是裂开嘴了,貌似就是在笑,只可惜不能掏相机拍,只用手机拍了几张。
洗象池一带是徒步上山的第二个猴群聚居区,当天一行人抵达云遮雾绕中的洗象池时好似恍惚中来到了仙境,除了湿漉漉的空气里飘着猴尿的味道,提醒我们这是在人间,那若隐若现古朴的寺院分明有点不真实的存在。
洗象池海拔2070米,已属峨眉高山区,这里有“象池夜月”的著名美景。据说入夜后,青山吐月,月光洒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唐代诗人李白十诗九言月,对月的钟爱可见非一般,在其写的《峨眉山月歌》中可感受到峨眉月对诗人的意义,在远游时都恋恋不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只可惜,今次仅是匆匆路过,只待以后到峨眉再赏此番景致了。
洗象池原名初喜亭,意为游人到此,以为快到顶了,心里欢喜。那可不嘛,想想啊一路爬坡上坎的到了海拔2070米的地方了,可不得得意欢喜一下。
清康熙(公元1699年)建寺。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月正和尚扩建,因寺前有一小池,传为普贤菩萨每逢此过,必先浴象,故改名洗象池,咸丰、同治年间建观音殿、弥勒殿、大雄殿。民国33年(1944年)遍祥和尚重建大雄殿。
后经多次维修扩建。现为峨眉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上行五里,曾有大乘寺,传为西域阿婆多罗尊者,晋时入蜀礼峨眉山时开建,名化城寺,因以木皮盖殿,又名木皮殿。再上行曾有明代创建的白云寺(又名白云殿、云坛殿)。
一场不期而至雨由小变大,一行人在法师的带领下在此发起第七愿后于寺中休息待云开雾散雨停再行。到了洗象池的高度,温度骤降,被雨水打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山风袭来,不禁打了个冷战,那是一种物理性的阴冷。
因此,爬山时准备一件厚衣服和雨披是必要的,透过窗外已经会聚成流的雨滴,雾气依然浓重,但不一会儿雨停了,这山里气候真是说变就变呢。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