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掀开峨眉山“植物王国”面纱
正文
日前,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隆重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峨眉山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同时成立。共同推动峨眉山景区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研究工作,开启了峨眉山景区的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峨眉山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让人不由得想起最为敬佩的一位植物学家。他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他实现了“中国人编写中国自己的植物志”的愿望;是他首先组织专业调查组在峨眉山进行全面的生物调查,掀开了峨眉山“植物王国”是神秘面纱;由于在植物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被授予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荷兰皇家学会会员等荣誉,他便是方文培。
早年,方文培发现高校里仅有的植物学专著《中国植物名录》(Forbes F.B. &Hemsly W.B.,Index Florae Sinensis,1905~1926.)和《华西植物志》(Sargent C.S.,Plantae Wilsonianae,1911~1917.)的作者都是外国人,少年不禁愕然:中国人的植物志怎么能由外国人来编?“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植物志!”
8岁入私塾,1913年14岁时考入官坝乡新办小学首届。1916年17岁考入忠县中学第九届,是他学习和热爱自然科学的启蒙。他学习努力,1921年22岁时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首次创办的生物系,生物界前辈秉志、钱崇澍、胡先骕、陈焕镛都在此授课,方文培学习成绩优异,是学生中之佼佼者。
1928年,方文培以优异的成绩从东南大学毕业,不久考上中国科学社会研究所的研究生。当他听说德国植物学家波克、罗斯通在家乡金佛山采集植物标本,撰写论文发表在德国报刊时,不禁跃跃欲试,决心到金佛山“寻宝”。生物所资助他找了两个助手,三人组成的考察队便踏上了征程。
(1941年采集于峨眉山洪椿坪的植物标本,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杜鹃花名列世界三大名花之首,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杜鹃花之家”,杜鹃花种类繁多,占世界的80%。上世纪三十年代,欧美传教士、植物学家纷至沓来,盗走数百种杜鹃花,并以此为亲本,不断培育新品种。
方文培在金佛山的深山密林中风餐露宿3个月,采得了大量植物标本,并发现了5种世界上从未发现的植物,其中就有3种杜鹃:金山杜鹃、弯尖杜鹃和川南杜鹃,方文培用世界统一的分类法给这5种新植物取了拉丁文学名,这是方文培为植物王国贡献的第一份惊喜。
(1941年采集于峨眉山的植物标本,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接着,方文培沿着四川、贵州交界的崎岖小路,一面采集标本,一面向峨眉山进发。
当方文培站在峨眉山脚下时,不禁大为感叹:峨眉山从海拔仅500米左右的浅丘、平原上突起,直上云霄,垂直高度达到了3000米,山脚遍布麻柳、楠木,山腰生长着槭树、天师栗等落叶林,山顶则是高大的冷杉林,由上而下,就是一座自然的植物园。最令方文培惊喜的是,峨眉山上,种类繁多的杜鹃从山下到山顶开遍了全山,从春天到秋天,交替开放着绚丽的花朵。
方文培欣喜若狂,每天天不亮就采集标本,1个月下来共采集了1000多号、1万多份植物标本。然而,峨眉山的植物资源太丰富了,短时间根本不可能调查清楚,方文培只有遗憾地结束了这次考察。
(1941年采集于峨眉山的植物标本,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931年,恩师钱崇树、陈焕镛推荐方文培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植物系留学,当他看到杜鹃花标本室摆满了来自中国的杜鹃花模式标本,不禁睹物生情,感慨万千:“蜀国曾闻子规鸟,英伦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留学欧洲的3年,也是方文培遍寻杜鹃花的3年,他尽量节约开支,辗转德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寻找移植这些国家中的中国植物、标本。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他看到了英国人在云南、西藏采集的植物标本;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他同样发现了规模宏大的中国植物标本。方文培发现,外国植物标本虽多,研究成果却存在一些谬误,他提出富有创见性的槭树科分类方法,并凭借一篇高质量的《中国槭树植物的分类》获得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
(1951年采集于峨眉山接引殿的稀有植物标本)
方文培婉拒了异国导师、同学的挽留,回到中国,并再一次来到峨眉山,跋涉于四川的深山丛林之中,深入荒无人烟之地,披荆斩棘,餐风露宿。白天,他翻山越岭采集标本;夜晚,就在昏黄的灯光下,对白天采来的标本做鉴定、记录、分析。
在1939~1946年间,在调查了峨眉山植物后,他确定峨眉山植物至少有3000多种,从中选取有重要价值的植物及地区特有种共200种,编纂成《峨眉山植物图志》一书,共2卷4册,每种均附精细插图,并用中、英两种文字描述,于1942~1946年陆续出版,它代表中国早期地区性植物志的问世,标志着植物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也授予他一枚银质奖章,以示敬佩。
方文培常年在山川中采集标本,来了狂风暴雨就住在山洞里,迷路就随便找点吃的对付,山川毒蛇猛兽众多,一不小心就有性命之虞。有一次,他在一个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一株乔木,竟被误指为探子,硬拉去关押了8天。然而,方文培采集标本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过,他被誉为“当代全面翔实掌握四川植物资源的第一人”。
1948年,方文培回到四川大学执教。当时的川大百废待兴,困难重重,方文培在菜油灯下工作,日子十分清苦,却毫无怨言。 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的植物标本储量现居全国高校之首,也是世界著名的标本馆之一,正是由方文培教授历经四十余载创建而成的。
(1941年采集于峨眉山九老洞的植物标本,现藏于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
方文培一生采集植物标本11万多号,约50万份,发现植物新种100余个,其中40多种由他命名。这些标本的大部分,方文培都无偿捐给了四川大学。为了保护杜鹃花物种,方文培多年来大声疾呼,在他和同仁的努力下,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杜鹃花专类园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原始杜鹃花保存中心。
(1928年采集的植物标本,现藏于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
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使得方文培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他长期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四川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中国植物志编委、四川植物志主编等职务,编写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植物志》第46、52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2月,《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并被评为当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昔日忠县少年“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植物志”的梦想最终成为了现实。
(1942年采集于峨眉山的植物标本,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峨眉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又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佛教四大名山,它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绝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资源而享誉中外。特殊的地形地貌、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复杂的土壤结构、原始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谱造就了峨眉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在154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范围内,现已知拥有高等植物280科,3703种,约占中国植物种数的十分之一,占四川物种植物物总数的三分之一;已知动物2300多种,其中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有157种,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乐园”。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