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峨眉山杜鹃品种概览

发表时间:2017年6月22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wg 浏览:6289

正文


杜鹃花,峨眉山4大名花之一,花容艳美,与珙桐花、兰花、报春花齐名中外。

在峨眉山,佛家称为“桫椤”,系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全世界杜鹃花已有900种,我国有600余种,目前峨眉山已知有35种(29个正种,1个亚种,5个变种),其中属于峨眉山特有(独有)植物的有5种,引为植物模式标本的有9种,在峨眉山首次发现的有4种。本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参考了《中国植物志》《四川植物志》《Flora of China》《峨眉植物图志》《中国高等植物》《峨眉山志》《四川濒危珍稀植物》等著作,整理出峨眉山杜鹃品种概览如下表:


每年,从早春到晚夏,自山麓至峰顶,次第绽蕾,花期长达半年之久。集中分布区在洗象池到金顶的高山地带。花期时,黄、紫、白、粉红、深红、玫瑰红等各色杜鹃花,仪态万方,簇聚枝头,增色名山。峨眉杜鹃有矮小灌木,也有高大乔木,有低海拔常见的映山红和栽培品种白花杜鹃,也有高海拔的种种杜鹃。杜鹃花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极富美学价值,给人美的享受。

宋祁在《益部方物略•娑罗花》中赞美峨眉杜鹃:聚葩共房,叶附花外,根不哥徙,见伟兹世。他是考察发现峨眉高山杜鹃的第一位古代学者。研究峨眉山杜鹃花旧有成就的中国植物学家方文培,于1942年出版的《峨眉植物图志》2卷4册,记载了杜鹃花20种,1变种。

其中最为稀有、特有和观赏价值最高者,如下


杜鹃(Rh.simsii)

别名映日红、艳山红。是峨眉山分布广、观赏价值大的低山杜鹃花。为落叶灌木,高约1-2米。叶纸质,互生,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等。春叶较短,夏叶较长。花色粉红、桃红或深红,2-3朵簇生枝顶,宽漏斗形。4-5月花期时,红如烈火,艳似朝霞。遍布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区,常生于灌丛中或马尾松林下。果期6-8月。


摄影 / 李康


长蕊杜鹃(Rh.stamineum)

以花姿独特俊俏著称的名贵品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叶4-5片轮生,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3-5朵簇生枝顶叶腋;花冠漏斗形,白色,也有蔷薇色,上部裂片带黄色斑点,基部渐狭成管状,纤细的雄蕊长伸出于花冠之外,别具风韵,故而得名。分布在海拔500~1600米的龙门洞、大峨寺、万年寺观心坡、洪椿坪一带灌丛和疏林内,盛产于清音阁一带。4-5月花期时,素雅的银花低垂于黑龙江畔的山崖上,清流倒映,明丽如画。果期7-10月。


摄影 / 李策宏


疏叶杜鹃(Rh.hanceanum)

《峨眉植物图志》名汉士杜鹃。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德国费伯首次发现。常绿灌木,高1-2米。叶革质,集生枝顶,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7~12朵;花冠漏斗状,白色。以花萼颇大为特征。花期4~5月,果期9-10月。在洪椿坪、宝掌峰、大坪和北面猴子坡、九十九道拐一带,海拔1000-1600米之间,分布繁盛。


摄影 / 李策宏


树生杜鹃(Rh.dendrocharis)

生长独特,附生于冷杉树上,或生长在岩坡苔藓之中,能自造养分,不同于寄生,故名。常绿小灌木,高0.5-1米。叶厚革质,椭圆形至阔椭圆形。花单生枝顶,花冠宽钟形,蔷薇色,小而艳,瓣内有深红斑。花期4-6月;果期9-10月。分布于海拔1800-2540米的九老洞至接引殿一带。为峨眉山最小的高山杜鹃。盛开时,高悬于树干或峭壁上,似空中花蓝,云中盆景,令人惊叹不绝。


摄影 / 黄科


黄花杜鹃(Rh.lutescens)

峨眉山稀有的黄色杜鹃。常绿灌木,偶有小乔木,高2-3米,罕达5米。叶厚革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两面均疏生黄色细小鳞片。花单生枝顶叶腋,少有2~3朵由一顶牙发出成丛生;花冠黄色或淡黄色,阔漏斗形。花期4-5月;果期10-11月。生于海拔1800-1900米的九老洞至华严顶一带林中。遇仙寺旁的乔木黄花杜鹃,5月盛开,清丽含娇,恬静高雅,为古刹生晖。80年代中期,报国寺移栽成活,婀娜多姿。


摄影 / 李策宏


问客杜鹃(Rh.ambiguum)

高山名贵黄色杜鹃,《峨眉植物图志》又名承先杜鹃。生于海拔2400-3077米的连望坡、白云亭、雷洞坪、七里坡、天门石、金顶和千佛顶等地,成丛成片,多与冷杉或箭竹丛构成高寒地区的奇异景观。常绿灌木,高2-3米。叶革质,叶形多变,有卵形、倒卵形、长圆形或椭圆形;上面深绿,下面灰白,微有白粉,官被大小棕褐鳞片。伞形花序,顶生,花3-4朵,微带芳香;花冠漏斗形,黄色或淡黄色。通常花期5-6月,果期8-9月;但7月初,千佛顶常仍开着黄灿灿的繁官花朵,似向攀登者致意。


摄影 / 杨娟


秀雅杜鹃(Rh.concinnum)

德国植物学家费伯首次发现。生长于海拔2800-3077米的太子坪、金顶、千佛顶。常绿小灌木,高1-3米。叶革质,叶形变化较大,有椭圆状卵形、宽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两面均被淡褐或黄、黑鳞片。花2-4朵生于枝顶,伞形花序;花冠漏斗状,红紫或紫色,秀美雅致。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摄影 / 李策宏


峨眉光亮杜鹃(Rh.nitiduhlum var.omeiense)

峨眉山特有杜鹃。小花小叶,绚丽多彩,为光亮杜鹃一变种,《峨眉植物图志》名亮鳞杜鹃。常绿矮小灌木,高0.5-1.5米。分枝多而密集,被锈色短柄鳞片。叶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叶面深绿具淡褐色鳞片,叶背具黄褐二色鳞片,多呈银白色,少为淡棕色。顶生花序,花1-2朵,淡红紫色,或红紫色;花冠漏斗形钟状。花期6-7月;果期10月。仅生长于金顶的卧云庵和摄身岩一带岩坡上,海拔2800-3050米处。

本种与原种相似,区别在叶下面的鳞片为二色,花萼细小,花冠形态和花色各异,子房稍狭长。


摄影 / 杨娟


银叶杜鹃(Rh.argyrophyllum)

分布稀少,而观赏价值颇大。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叶革质,集生于枝顶,狭长椭圆形或长圆披针形;叶背有紧贴的银白色毛被,因而得名。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6-9杂;花冠钟形,色洁白,或略带蔷薇色,内含紫斑。花期4-5月;果期7-9月。仅集中生长于海拔1900米的华严顶一带。树形古朴,花姿娟秀,花开如串串明珠镶嵌在峰腰,给华严顶平添几分典雅气派。

摄影 / 李策宏


峨眉银叶杜鹃(Rh.argyrophyllum var.omeiense)

银叶杜鹃一变种。常绿小乔木,高约8米。与原种区别:花、叶较小,叶背有淡棕色或淡黄色线毛;花冠宽钟形,多为粉色桃红,比原种娇艳。5月花期,开在九老洞、华严顶一带林边道旁。


摄影 / 李策宏


大钟杜鹃(Rh.ririei)

《峨眉植物图志》名来丽杜鹃,素以早开、花大、色丽蜚声国内外。系峨眉山特产品种,是峨眉杜鹃紫色花系中的上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叶革质,3-5枚轮生枝顶,长圆状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生短总状花序,有花5-10朵;花冠硕大丰满,钟形,基部宽阔,花色淡紫,紫中透亮。花期3-5月;果期7-8月。丛生于洪椿坪扁担岩、九老洞、仙峰寺、遇仙寺,以及初殿、华严顶一带海拔1400-1800米的茂林中,仙峰寺的道旁、岩畔尤为繁盛。每年春三月,冰雪消融,大钟杜鹃抢先独放于华严顶下,有“万山一片绿,丛中一点红”之景。


摄影 / 李策宏


芒刺杜鹃(Rh.strigillosum)

以花姿浓艳著称。分布不广,仅生长于海拔2400米的大乘寺、连望坡丛林中。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幼枝密被褐色腺体刚毛。叶革质,长圆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叶面绿色,无毛,叶背深绿色,散生少数弯曲毛,中脉、叶柄均密被腺体刚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8-12朵,花色殷红,花梗也密被腺体刚毛,淡红色;花冠钟形,管内基部具5枚密腺囊,上部有一枚紫红色斑块。花期4-5月;果期10-12月。花开时,花开时,宛似对对红灯高照,悬吊枝梢。


摄影 / 冯正波


绒毛杜鹃(Rh.pachytrichum)

常与海绵杜鹃为侣,杂生于海拔2200-2900米的大乘寺至太子坪的冷杉林下。常绿灌木,高1.5-5米。叶革质,近于轮生枝顶,狭长圆形或披针形,两面均为绿色,中脉下面密布黄棕色分枝短柔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7-10朵;花枝纤细,有淡黄色短柔色;花冠钟形,淡红色或白色,管内侧近革部有紫黑色斑块。花期5月;果期7-8月。


摄影 / 朱鑫鑫


美容杜鹃(Rh.calophytum)

峨眉山极名贵的乔木杜鹃花,也是四川杜鹃中的珍品。《峨眉植物图志》名美丽杜鹃。常绿小乔木或乔木,树型雄浑挺拔,高达5-12米。幼枝粗壮。叶似枇杷,厚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卵圆形,长20-30厘米,宽5-7厘米。有花15-20朵,最多可达30朵,簇聚枝头,成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冠宽钟形,长5-6厘米,基部膨大,管内基部有紫色斑块;花色粉红,娇丽柔美。花期4-5月;果期8-9月。

美容杜鹃以它最长大之叶,最繁艳之花,冠压群芳,有“杜鹃皇后”之誉,本地习称“美人红”。生长于海拔2400-2500米的冷杉林和灌木丛中,在大乘寺、连望坡、白云亭、雷洞坪、双水井、弓背山一带,花繁叶茂,尤其在雷洞坪一带密集如林。盛开时,大如锦盘,雍容华贵,覆盖着枝叶,宛如花海。


摄影 / 王冠


尖叶杜鹃(Rh.calophytum var.openshawianum)

美容杜鹃变种之一,也叫尖叶美容杜鹃,《峨眉植物图志》名欧本孝杜鹃。与原种比较:叶片较小,仅长9-12厘米;花通常只有5-10朵。产于海拔1400-1800米处的洪椿坪扁担岩、九老洞、仙峰寺、遇仙寺、大坪和长老坪的阔叶林内或岩畔。


摄影 / 王冠


腺果杜鹃(Rh.davidii)

高山稀有的紫色鹃花,《峨眉植物图志》名大卫杜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8米。叶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6-12朵;花冠漏斗状,紫色、淡紫色,偶有玫瑰色。花期4-5月;果期6-8月。分布较广,产于海拔1700-2500米之间的洪椿坪后天池峰、遇仙寺、华严顶、罗汉坡、大乘寺、连望坡、雷洞坪及弓背山。在遇仙寺一带,常与尖叶杜鹃簇生一起。


摄影 / 宋鼎


高尚杜鹃(Rh.diaprepes)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8米。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顶生总状花序,有稀疏的花7-10朵;花冠漏头号状钟形;初开时为浅红色,盛开时逐渐变成白色,故《峨眉植物图志》名两色杜鹃。花姿段美,香韵芬芳。花期迟至7-8月;果期9-11月。分布于海拔1600-1800米的长老坪、初殿和附近的三道河,以及遇仙寺一带。


摄影 / 朱鑫鑫


波叶杜鹃(Rh.hemsleyanum)

为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首次发现,《峨眉植物图志》名黑斯黎杜鹃。具有美丽之花和波状之叶,是峨眉山特产的珍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罕达6米。叶厚革质,长圆状卵圆形或长圆形,长9-21厘米,宽6-10.5厘米,边缘波纹状,故名。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7-16朵,簇聚枝头,白色,有香味;花冠阔钟形,长5.5-6.5厘米。花期5-6月;果期8-10月。花开时,在山风吹拂下,宽厚波形的大叶片和洁白的花朵,犹如绿海中的碧波雪浪,翻涌不息。生长于海拔850-1500米之间的清音阁黑龙江、洪椿坪和宝掌峰、大坪和猴子坡,以及观心坡到息心所一带。大坪古林中的波叶杜鹃花,十分蓬勃、挺秀。


摄影 / 李策宏


无腺波叶杜鹃(Rh.hemsleyanum var.)

波叶杜鹃一变种。产于海拔1200米的洪椿坪古林中。同原种区别:叶片较宽,可达7-9厘米;叶柄和花梗光滑无毛,不具腺体。《峨眉植物图志》又名程氏杜鹃。


摄影 / 李策宏


金顶杜鹃(Rh.faberi)

峨眉山特有的名贵鹃花。德国费伯首次采得这种鹃花标本,故《峨眉植物图志》又称费伯杜鹃。常绿灌木,高1-2.5米。叶革质,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叶面初被黄色短毛,叶背有两层毛被,上层红棕色,叶成长时多脱落,下层毛极薄,灰色,宿存。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6-10朵;花冠钟状,白色,或白含粉红,花管内上部有紫色斑点,基部为紫色斑块。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长于海拔2600-3099米的高寒地带。5月初展瓣叶蕊时,在金顶,一树树红的花蕾,白的花瓣,把险峻的摄身岩打扮得份外俏丽;盛开后,犹如银花飘洒,似峰顶一派晶莹的早雪。


摄影 / 李昕峰


皱皮杜鹃(Rh.wiltonii)

高寒地带的优势种。常绿大灌木,高1.5-3米,可达4米。叶厚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表面的中脉、侧脉和网脉深下凹而呈波状粗皱纹,幼时被黄色毛和腺体,下面的叶脉突起,密被由簇装毛至星状毛组成的淡棕色厚毛被,构成一叶华丽的装饰图案,因此《峨眉植物图志》又叫皱叶杜鹃。有花8-10朵,成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冠漏斗状钟形,浅肉红色,或白色,管内有红色斑点。花期5-6月;果期7-10月。除产于九老洞外,集中分布在海拔2300-2600米的高山区。在白云亭至雷洞一带密如花墙,千姿百态,有如天然巨型盆景。开在雷洞坪悬崖畔的皱皮鹃花,傲视万仞深壑,展示出生命的顽强。


摄影 / 陈又生


海绵杜鹃(Rh.pingianum)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9米;小枝粗壮,花序下的枝直径约5毫米,幼枝被灰白色绒毛;老枝无毛。叶多密生于枝顶,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的二层毛被。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2-22朵;花冠钟状漏斗形,长3-3.5厘米,粉红色或淡紫红色,基部较窄,5裂,裂片近于圆形。蒴果圆柱状,无毛,微弯曲。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2300-2700米的山坡疏林中。


摄影 / 林萌


圆叶杜鹃(Rh.williamsianum)

《峨眉植物图志》又名惟丽杜鹃,花鲜叶美,是峨眉杜鹃园中的珍品。常绿灌木,高1-2米,有时匍匐生长。叶革质,近圆形或宽椭圆形,如一把精巧玲珑的小宫扇。花2-6朵,成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冠钟形,粉红色,花瓣也近圆形。花期5月;果期6月。分布于海拔1700-3099米之间的仙峰寺、连望坡、雷洞坪至千佛顶、万佛顶一带山坡林边和陡峭岩壁上。仙峰寺前的圆叶鹃多两朵并蒂而开,秀里含娇,风姿楚楚,习称“并蒂杜鹃”。

摄影 / 李策宏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