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下的大佛禅院:禅意隐匿于闹市(组图)
正文
【点睛】峨眉山下的大佛禅院:我国最大的寺院 身居闹市却置身世外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坐落于峨眉山市区的大佛禅院正是应了这句话,临近繁华却又远离尘嚣,在纷尘中静享安宁。
大佛禅院,众多游客前往峨眉山祈福、朝拜的第一站。走进大佛禅院,宛若一步之间穿越了时空,喧嚣的世界一瞬间宁静了。
一切喧嚣与热闹、尘世的烦恼与繁华都与此无缘,这里有的,除了清静,还是清静。
整个寺院色彩古朴,厚重大气,气势恢宏。
史料记载,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规模宏大壮观。
由无穷禅师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四百多年间,一直香火不断。
但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寺庙曾一度毁坏。1993年,峨眉山市政府决定,将大佛寺迁建在市南护城河外,并将寺名从此改为大佛禅院。1996年,大佛禅院奠基。1998年3月19日(普贤菩萨的诞辰日),大佛禅院正式破土动工。历时十余年,2008年12月14日,大佛禅院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大佛禅院占地478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是目前亚洲最大、等级最高、功能最齐全的汉传佛教十方丛林禅院。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于此弘法,如近代高僧能海、寿冶、本焕、乐渡、圆瑛等长老曾在此讲经说法。
大佛禅院坐西向东,东接“象城”,西止光明山。整体布局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北面(临市区)是佛教朝拜区,即宗教仪式空间,中部是佛教园林文化共享区,南面为佛教院校教育区,即四川佛学院。
寺院大山门通高27米,重檐五脊顶。大山门后是清净庄严的朝拜区,为九进院落,中轴线长999米。沿中轴线依次由牌坊、大光明街、山门、孔雀明王殿、弥勒殿、地藏殿、药师殿、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巨型照壁、光明山等组成,坐十一级平台,前后高差33米,依地势逐级而升,气势磅礴。
寺院所有殿堂楼阁均以长廊连接,只要一进入寺门,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走湿路,便可到达寺内任何一处。据说,自古以来,朝拜峨眉山的信徒,都会先到峨眉城中的大佛寺,在朝拜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后,才上山去拜普贤菩萨。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佛寺里的观音像被毁。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大佛禅院重新塑造这座世界上独有的乌木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座观音雕像以珍贵的万年乌木为基体,贴花金四面造像,由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师方文桃先生设计制作,不仅继承了明代造像特点,更有创新。
整座造像高15.6米,底座为金刚座,雕有花纹图案,四条龙头镇守四方,由八大力士金刚托起整座造像。如今,历时3年才完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端坐于大佛禅院的观音殿内,其造像慈悲安详,雕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成为大佛禅院的镇寺之宝。
每天清晨5点,梆子声唤醒沉睡的心灵,晨钟召唤新的一天。清脆悦耳的木鱼声,轻轻拨开沉寂的黑夜,曙光与无明相竞,追逐智慧的光明。
诵经之音此起彼伏,平和而浑厚,萦绕着整个寺院。大佛禅院传播着和睦、吉祥、友善与幸福的祈愿。让人们以一颗平常之心在世俗与超然的世界中诠释着善良、和谐与美好。
(纳兰小鱼)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