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文明旅游专栏|峨眉山气象人86年坚守 神秘北纬30度的又一个传奇

发表时间:2018年4月27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袁士洪 浏览:3147

正文

峨眉山金顶一个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从平地升向天庭,金顶日出、云海、晚霞、佛光和圣灯奇观,雄秀奇险幽的魅力风光,每年吸引数百万的游人前往。

而在金顶来来往往欣赏绝美风光的游人身后,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八十六年,头顶苍穹,脚踏峨眉;八十六年,他们对话天地,共舞风云;八十六年,他们忧患天下,前赴后继;八十六年,他们奋斗与求索,传承与创新;八十六年,他们为中国气象事业建立起不朽的丰碑。


上世纪70年代春节期间留守山上值班人员合影

北纬30度有着无数的世界传奇,这条曲线上诞生了举世闻名的百慕大三角、金字塔、珠穆郞玛峰,也孕育着秀甲天下的峨眉仙山,而矗立山巅的峨眉山气象站同样闪耀世界。峨眉山气象人,用86年的时光,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气象史上不朽的诗篇。


上世纪70年代峨眉山气象站全貌

怀着对气象人的别样感情,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笔者来到峨眉山气象站,近距离感触峨眉山气象人艰苦奋斗、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气象情怀。


峨眉山气象站80年代工作场景

峨眉山气象站,始建于1932年,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站址位于峨眉山金顶,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山气象站,是国家一类艰苦气象站,国家基准气候站,也是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站。


2008年低温雨雪清路

特殊的地理位置,峨眉山气象站不管什么年代,都必须面对两个字:“艰苦”。首先,是气候恶劣,工作艰难。每年夏季雷暴60天以上,峨眉山气象人要在这种天气里,不管是白天、黑夜,按时冲向测场观测记录、编码、发报。峨眉山每年积雪达140多天,峨眉山气象人要在冰天雪地中坚持工作,一丝不苟,分毫不差。


冰雪中的峨眉山气象站

飞雪扑面,积雪至膝,严寒彻骨。坚硬的冰雪复合层,道路奇滑无比,车辆打滑“横行霸道”;观测员端着蒸发皿摔倒,手脚脸部受伤者无数;晚上睡觉呼出的水汽在棉被上结成了冰;冬季抱雨量筒手被粘住扯伤皮肤时有发生;测风仪冻结时手举轻便测风仪观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冰雪中的职工接送车

正是“冬雪覆盖山风寒,夏雷惊炸电光闪;春秋多雾不见日,连绵阴雨不见天!”。其次,高山孤顶,生活困难。多年以来,峨眉山气象人吃水用水,是溶雪和积雨;米面油盐,全靠人工搬运;驻地房屋,窄小简陋。


测量峨眉山上积雪雪压

据峨眉山气象站站长费治伦介绍,过去峨眉山交通不便,冬天冰雪封山,寒风刺骨,站上的职工半年不能下山。“头发长了自己拿剪刀剪,衣服破了自己补,煮饭烤火还要自己砍柴;由于金顶海拔太高,在高压锅出现以前,气象观测人员吃的全是夹生饭。为了改善伙食,他们不仅要在山顶种菜,还会到附近采蘑菇、木耳,甚至到悬崖上采龙胆草。


气象观测图

上世纪70年代,生活用水依旧靠溶雪或沉积雨水,遇降雨少的时段,只能饮用发黄发臭的存积水;80年代初,上下山全靠两条腿走路,下山购置生活用品,返回站里需要爬一整天山。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旅游开发,往来峨眉山金顶的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自然环境带来的严峻考验却时刻存在。


峨眉山气象站冰雪包裹的避雷塔

每年冬天,漫天雪花就笼罩着峨眉山,通往气象站的供电线路时常被积雪、雨凇和雾凇压断,造成长时间停电,无法取暖,站上不少人生出冻疮,几乎所有人都患上感冒。然而,即便如此,值班员24小时不间断每隔1个小时仍要顶着风雪去巡视仪器是否运转正常。


峨眉山气象站历史存列馆

危急时刻时有发生:19883月,一个夜晚,时任站长的郭向前突发疾病,腹痛难忍,周身虚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送下山治疗。天上飞着鹅毛大雪,奇冷无比;山上铺满了冰雪,奇滑无比;根本看不清山路和梯坎,奇险无比;晚上10点,请了一个民工用“背架”背上,在陡坡处,前面两个职工面向民工推着他,后面两个职工 用两根绳子套住民工的背架拉住,以防滑倒,艰难地一步一步行走,从金顶到接引殿12里路,走了4个小时,凌晨2点才到接引殿,再由车辆送到山下医院。


峨眉山气象站历史存列馆

“高山缺氧不缺志,工作艰苦不怕苦,观云测雨永争先”,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峨眉山气象人战风雪、踏惊雷,忍寂寞、耐清贫,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了从19411月至今气象资料的完整无缺。


金顶气象人的风采

观测、记录、报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4小时持续,365天不断。这就是气象人的工作,重复的枯燥枯燥的重复。如果说有不同,那么,峨眉山气象人,是在更为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枯燥、重复地干着。但,他们干出了夺目的光彩!


峨眉山金顶国家基准气候站

据悉,峨眉山金顶气象站1932年始建,就为国际极年观测做了贡献。抗战期间,为盟军“驼峰航线”提供了重要的气象数据,保障航线安全。改革开放,以独特优势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气象情报,为科学研究积累资料。2008年大雪灾,在冰封雪盖33天中,确保14300个数据采集,260份气象电报准确及时发出,夺取了抗灾胜利。1979年以来,182人次创百班无错,54人次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被评为全国先进气象站。


九十年代峨眉山气象站

5.12汶川大地震,倪勇、李彬、王会兵先后奔赴应急救灾第一线,不避危险,工作出色,均赢得光荣称号。

为气象站的工作,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峨眉山气象人,工作30年、40年的有之;二上峨眉山、三上峨眉山,甚至献了青春献子孙两代人都上峨眉山的大有人在。

罗大贵,峨眉山气象站一名员工,从16岁到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曾三上峨眉山,一生为气象事业做奉献,获得“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许多光荣称号。是峨眉山气象人的表率。

王会兵,工作第一流,科研出成果,获得“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如今改造后的峨眉山气象站

回顾峨眉山气象站的历史,19327月,时任国民政府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竺可桢先生,身体力行创建了峨眉山高山测候所,历经八十六年的岁月,今天的峨眉山气象站已由一个初级高山测候所,发展为具有现代化探测手段的国家基准气候站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