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回到记忆中的温润小城
-记者名片
耿俪洳,2009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来到嘉兴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嘉兴日报综合新闻部记者。2010年,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首次以一个记者的眼光重新来审视家乡。
过年地点:四川省峨眉山市
2月11日,思乡情切的我终于踏上了归家之旅。当飞机腾空跃起,以毅然的姿态告别霓虹进入夜幕的时候,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关于那个家、那座城的记忆。四川省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是它的名片,也是我在介绍家乡时曾引用了无数次的台词。而在今年的这个春节,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变化。同时,一个母亲站在佛前的苍老背影和丝丝白发更让我感到了心酸。
一座城市的信仰
在延宕着
“神哪,拜托你把这些车往前挪挪吧!”2010年农历新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与母亲在车中焦急地等待着。“这个小城怎么也开始堵车了?”我疑惑地嘀咕着,母亲默默地看着我。从城区到峨眉山脚,记忆中只要10分钟的车程,在这个早晨竟足足堵了40分钟。顺着车流往上看过去,不少川A、川B牌照的私家车也混杂其间。许多来自成都、绵阳等地的香客也是翘首期盼着能早一点抵达寺庙,烧上一炷平安香,祈回一个安心年。
“每年,我们全家都会到这里烧香,这次把朋友都带了过来。”来自绵阳的张先生耐心地等待着,言谈间透着满满的开心。他表示自己已经不记得第一次来烧香是什么时候,只记得当时的路没这么宽、人没这么多、车也没这么堵。
寺庙里,捧着香烛虔诚地叩拜着的香客们,在庄严华丽的佛前静静地祈祷着神灵降福,追求心灵的安慰。一座城市的信仰,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不断地往外蔓延着。
一座城市的名片
在书写着
“这座城市是越加漂亮了。”今年,不少归家的游子感慨地说,林立的高楼,灿烂的灯火,让城市显得魅力非凡。城市的名片不断被改写,曾经居住在山上的人们靠着山间的几亩田种植着粮食,维持着生计;如今,退耕还林给了大山更多绿地森林,同时鼓励创建农家乐等举措也让山民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
如今的峨眉山,日出、云海、佛光、晚霞……诸多风景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曾经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妙喻已不能概括;曾经的“秀甲天下”的美誉也不能囊括它的全部。作为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除夕之夜上金顶祈福求新年头彩的人云集而来;春节期间,到山区感受森林温泉SPA、体验登山健身的游客会聚一堂。各式休闲活动日益丰富多彩。
“早几年前,我曾到过这里,那时山清水秀的峨眉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重新来到这里,在超脱自然清新之外,我看到了更多的人文气息。”不少游客在表示惊异之余,更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
一座城市的人群
在静守着
一座城市在岁月中不断蜕变着。回想十多年前,人们还蜗居在家中讨论着是否该购置昂贵的商品房;短短几年间,方便气派的电梯公寓已成为城市耀眼的光辉。可就在这变化中,城里的人们却依旧传承着不变的习俗和温润的品格。
除夕夜10时多,人群开始向街头涌动。与此同时,峨眉山脚下开始会聚人群,加班的公交车忙碌地往返于县城和山脚之间,车厢内,拥挤着的人群兴高采烈地打着招呼。“怎么是你,好久不见。你也去上香吗?”争相烧新年第一炷香,是这个城市传承了不知多少年的习俗。在辞旧迎新的这几日,不论贵贱,不分远近,互不相识的他们结伴共同前往,祈求那一年一岁的平安幸福。
而这其中,也有母亲那日渐苍老的身影。在拥挤的人群中,她努力跟随人流排队到佛前,在蒲团上轻轻跪下,然后双手合十虔诚地祈求着。她的丝丝白发在人流涌动中显得格外醒目。
记者感受:
每一年,我都会跟随母亲夹杂在拥挤的人群中,推搡挤压中母亲总拦着护着我。有几次,被人挤倒在蒲团上,又被母亲扶了起来;有几次,衣服上无意间被人烧出的洞也被母亲一针一线细细地缝补好。
这次回乡,我再次陪着母亲来到了峨眉山上。在拥挤的人群中,我看到母亲更加虔诚的背影。每一座佛殿,母亲都要在佛前长久地许着愿。虽然我不知道她到底在说些什么,但我知道她一定是在为我这个离家千里的女儿祈福,用她最虔诚的心灵。儿行千里母担忧,曾经的我每逢归家总是辗转在朋友的相约相会中,而这一次我不但看到了一座城市涌动着的虔诚信仰,更看到了一个年迈母亲的丝丝真情。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