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网易:乐山人的年俗记忆—舞草龙看年画的那些事儿

发表时间:2010年2月23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黄劲超 杨兴群... 浏览:2602

    编者按:

    全国假日办发布,今年年俗旅游成为一大特点。夹江的木刻年画、沐川的耍草龙……各地独特的年俗为过节增添喜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发展到现在,有的年俗被当地政府重点打造,成为一张名片;有的却因费用不足,观念的改变,或者没有继承人等面临失传。今起,本报记者在全川多路出击,遍访四川各地民间年俗的传承现状,为读者讲述年俗的渊源、传承故事、传承的难题、现状及未来,并推出“四川民间年俗传承现状调查”系列报道。

    总有一些年俗让我们记忆深刻,总有一些年俗故事让我们感动怀念,让我们想起家乡,想起童年,想起春节团聚。今日,本报开通热线电话(028)86613333-1,倾听你关于年俗的故事,也等待读者推荐所在家乡的年俗。

    今年乐山新春活动亮点多,除了守岁、巡游、牛耳灯表演及正月初八数万游客峨眉山大庙飞来殿进香祈福等活动外,最让人叫绝的莫过于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沐川县草龙表演。与沐川草龙大展辉煌相反,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夹江年画却正在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一个走向辉煌一个逐渐走向没落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原因,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沐川草龙:从唐代起,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2008年6月,沐川草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夹江年画:起源可追溯至明代,与川东的梁平、川北的绵竹年画同被誉为四川民间的三大年画,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 沐川草龙篇

    几百亩的稻草咋难以扎成一个沐川草龙

    春节直击:

    盛世欢腾沐川草龙舞起来

    春节期间,欢快的乐山沐川草龙舞上街头,为人们送来新春的祝福

    翻腾、叩首、摆尾……2月14日,正月初一,上午10点,在铿锵有力的川剧锣鼓声中,两条金光灿灿、栩栩如生的“中华龙”,在50名身穿民族服装的壮汉进退有序的合力共舞中“活”了起来,时而腾空望月、时而卧地盘旋、时而双龙戏珠、时而九曲游动。很快,城区主干道开始沸腾,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县城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市民还拿出相机、手机拍照,把欢乐留在身边。

    春节期间,欢快的乐山沐川草龙舞上街头,为人们送来新春的祝福,过往之处受到城乡群众的热烈欢迎。

    来源传说:

    沐川草龙曾获唐太宗重奖

    唐代起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从3000多公斤当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选848000余根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秆制作而成,全长200.8米,2003年11月沐川草龙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草龙。

    据了解,沐川草龙来源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在唐朝开国之初,李世民带领军队征伐各地割据势力。一天,由于过度劳累,便倚靠在一个大草堆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李世民梦见自己正乘草龙,身着黄袍,由四周灵兽保驾,巡行神州各地。后来,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应了梦境。为了答谢草龙给他的瑞兆,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他下令全国各地举行舞草龙比赛。于是,全国各地纷纷扎制草龙,进京参赛。开赛那天,在众多飞舞的草龙中,有一条草龙身体矫健,翻腾飞舞,灵性十足,一下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经查那条草龙由西蜀剑南道嘉州玉津县(今沐川县)进献。唐太宗在重奖之余,御封玉津县为“草龙之乡”。从此,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制作工艺:

    编扎草龙重点是在龙头上

    扎草龙选稻草很关键,有时找了几百亩田够标准的往往不到两三亩

    据当地艺人介绍,沐川草龙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编扎一条长50米的草龙,需要近200个人工经过选材-熏蒸-上骨架-上草-连接-上龙筋等工序才能完成。“沐川草龙精,精就精在龙头、龙身、龙尾设计精巧;沐川草龙妙,妙就妙在龙眼、龙须、龙角、龙鳞、龙爪活灵活现。”沐川草龙传承人陈焕彬说。

    “扎草龙选稻草很关键。”陈焕彬说:“有时,我们找了几百亩田,能够标准的,往往不到两三亩。最好的是浅泥田,生长的稻草硬且坚韧,比较好。”

    据陈焕彬介绍,编扎草龙的重点在龙头,龙头必须给人鲜活和气势非凡的感觉。龙头部分主要由眼、须、齿、舌、上颚、下颚、龙角、胡子、鼻及火焰组成。之后,用熏蒸好的稻草为龙头的骨架上草,上草时必须给草喷点水。稻草的节要对齐或呈规则变化,一草一扎,环环相扣。龙身部分首先要根据草龙长短,编扎若干竹圈,然后呈现鳞片状地在竹圈周围依次上草。待龙尾编扎好后,开始编龙筋,安装在龙背。再将龙头、龙身、龙尾及龙筋总装好,一条草龙就做好了。

    据了解,每逢元宵节和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沐川当地都要舞龙灯。正月十三,龙灯开始排街游行,到正月十四、十五晚上,由多名健壮汉子沿大街耍龙灯,围观群众用焰火往耍龙人身上喷。午夜时分,再将龙烧掉,俗称“烧花”,四面八方的人都要前来看热闹,场面十分壮观。

    代代传承:

    濒临失传政府抢救焕发青春

    临近失传的扎制草龙的手艺得到了抢救,舞耍动作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沐川草龙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上世纪中叶,同样进入了冰冻时期。一些老艺人也放弃赖以谋生的手艺,改做其他营生。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濒临消失。改革开放后,由政府出面组织成立了一支从制龙到舞龙的龙灯队伍———太阳山龙灯协会。濒临失传的扎制草龙的手艺,得到了抢救,舞耍动作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沐川草龙焕发青春,成为省、市、县大型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尤其是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更是以浓厚的人文精神,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赞誉。2008年6月,沐川草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经过历代的技艺沉淀,沐川舞龙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招数。常见的姿势有雪花盖顶、盘根打柱、纺线线、走之字台步、黄龙缠腰等。从人们激越欢快的舞龙动作里,流露出丰收的喜悦和对于吉祥、安康、幸福日子的追求与向往。陈焕彬说,沐川草龙的精妙之处,还在于舞。每到草龙出窠之时,数十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强健汉子,身着黄色短裤、头戴草帽、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脚穿草鞋,在铿锵的锣鼓音乐伴奏下,草龙腾飞。“几十号人,一齐出场,伴随着草龙舞动,一齐高呼,声震九霄。那气势简直就像真龙降临,磅礴壮观。这种气势,在其他地区,你绝对很难见到。”

    县文体局:

    力争将草龙做成产业

    目前沐川扎制草龙的专业艺人已逐渐形成了团体,下一步该县将扩大规模

    “编扎草龙是一件费力而没有多少收益的活儿,草龙只是表演龙,还没有走向市场。”草龙传承人陈焕彬如今开了一家工艺店,其编扎的小草龙、鱼虾蟹等已销到广东等地,渐渐受到沿海客商青睐。陈焕彬表示,条件成熟时,他将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家族扎制草龙的手艺,通过集体授课或广招学徒的方式,传授给那些对草龙文化有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有心人。

    2009年11月,由沐川县文体局组织研发的绒沙金系列沐川草龙旅游纪念品面世,这套旅游纪念品共两款三种规格,采用绒沙金工艺,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以及高分子混合材料为原料,是展示沐川草龙形象的高端文化艺术品。据沐川县文体局一负责人介绍,目前沐川扎制草龙的专业艺人已逐渐形成了团体,下一步该县将扩大规模,力争将草龙做成产业,并兴建一座草龙博物馆,让沐川草龙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瑰宝获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B 夹江年画篇

    后继乏人年画传人你在哪里

    凤桃丰收、北京奥运……春节期间,200余幅手绘版本的夹江年画落户界牌镇凤山村。据悉,这是当地打造“凤山年画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年画进村了,上墙了,新年的喜气也更足了。”当地村民喜笑颜开。

    “题材上,它不单是民俗风情、民间故事、戏曲神话,还融入了市井生活、童谣儿歌等新元素;形式上,它一改过去的刻板制作,转而将其手绘到农户墙壁上,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生动活泼,极富现代气息。”在夹江县文化馆工作多年、一直参与夹江年画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画家戴雨樵说,2008年6月14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夹江年画、峨眉武术和沐川草龙榜上有名。

    年画鼎盛远销东南亚各国

    川西夹江年画与川东的梁平、川北的绵竹年画同被誉为四川民间的三大年画。夹江的木刻年画,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细描精刻、田平沟深。色是肉、线是骨,色线相依不分离。蓝绿是叶片,黄丹是花朵,叶衬花朵更精神。先色后墨,由浅入深。”这是流传在夹江当地的一首年画绘制口诀。

    据资料介绍,夹江年画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大约在此期间,夹江境内就有年画作坊存在,艺人们利用当地造纸的便利条件,制作一些相对简单的年画。清代中叶是夹江年画全盛时期。那时,画店、作坊有三十多家,年画销量达千万份,仅“董大兴荣”一家作坊,年制作销售的年画就有几十万份,远销云南、贵州及东南亚各国。

    年画衰落失市场后继乏人

    和很多传统文化一样,夹江年画也曾经经历一波又一波的劫难。40多年前,夹江年画一度濒临绝境。

    夹江县氵焉城镇谢滩村是夹江年画“萌芽开花”的地方,谢滩村的年画传承有着一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传内不传外”,实行着严格的保密制度。正是因为这种保密制度,使得想学年画的人失去了机会,而可以继承的后代却又并不看好甚至远离这门独特的技艺。“年画是宝,但却无法养家糊口。”作为夹江年画传承人的李小明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46岁的他随父辈制作年画几十年,年画已经成了与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然而,面临着花费成本和时间制作出来的年画没有市场的尴尬处境,李小明也很无奈。

    “年画资料、画版损失严重,明清早期的年画已失传。年画滞销,失去市场。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技艺人员青黄不接,画家纷纷改行。文化馆和夹江年画研究小组专项经费不足。”说起夹江年画目前的濒危情况,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非常痛心。

    据悉,1985年,夹江县成立了“夹江年画社”,由老艺人和画家共25人组成,专门从事年画的创作和后备人才的培训。

    年画振兴恢复辉煌需时日


    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自谦分析了造成今天夹江年画“失落”的原因不外有3个。其一,是“年味”对于现代人的淡漠,农村张贴年画的人变少,更何况城市人了;其二,即便有人愿意贴年画,多半也是印刷性质的年画图片,那些年画由于印刷精良,在某种程度上会吸引现代人;其三,则是因为夹江年画在表现题材上和艺术彰显上没有过多创新,多数作品拘泥于老一套的东西,没有突破和发展。

    昨日下午,夹江县文体局一负责人表示,无论怎样艰难,当地都将进一步把夹江年画打造成为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对之进行保护、传承,“要让它永远发展下去,永远植根于中国沃土之中。”

    黄劲超 本报记者杨兴群(图片由当地宣传部门提供)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