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四川在线:故宫国宝藏峨眉宝贵档案现身

发表时间:2010年6月18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 浏览:2065

  2010年5月11日,峨眉山博物馆馆长陈黎清从峨眉山市档案馆里查找到了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的一组档案材料,包括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处民国32年(1943年)11月10日核定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代金食米的铅印填空通知单、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民国33年(1944年)6月21日向粮食部四川粮食储运局峨眉县仓库请领食米(公粮)的手写公函并附请领公粮名册、四川粮食储运局和峨眉县仓库分别同意领米的5份相关批复,共16开纸9页。虽然已经发黄变脆,有两页略有破损并残缺几个字,但都可参照其他页上的文字予以补齐。

  这是迄今从峨眉山市境内找到的有关故宫国宝藏峨眉的首批信物,十分难得,为深入研究故宫国宝南迁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兹将其中的名册两页,照录于下: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

  (民国)三十三年度员役请领公粮名册

  甲:职员部分

  职别姓名性别年龄到职年月每月应领米数

  科长那志良男37十四年一月壹石

  科员吴玉璋男40十四年九月壹石

  书记梁匡忠男20三十年七月陆斗

  书记吴凤培男32三十二年八月壹石

  书记陈明男42三十二年十二月壹石

  乙:公役部分

  担任工作姓名性别到差年月每月应领米数

  堆工张有贵男二十四年八月陆斗

  公役王承林男三十一年八月陆斗

  公役王振楷男三十一年八月陆斗

  公役牛仁堂男三十年二月陆斗

  职工总计人数9人米数柒市石

  抗日战争期间,为避免文物落入日寇魔掌,故宫博物院近两万箱文物辗转南迁,其中7000多箱经南京、郑州、宝鸡、汉中、成都迁藏于峨眉县武庙和大佛寺。从1939年6月至1946年9月,在峨眉存放了7年又3个月。自宝鸡向汉中、成都到峨眉的押运领队为故宫博物院科长那志良。后成立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那志良为主任,办事处驻大佛寺。据那志良《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页和116页记载,1939年6月到峨眉的职员有郑希伦、吴凤培、刘承琮、马惠深、牛德善、华友鹤等人。1939年8月和1941年8月乐山两次遭受日军轰炸后,那志良考虑到峨眉大佛寺目标太大,也可能挨炸,于1942年春将藏于该寺的文物转移到峨眉城南4公里的许氏宗祠和土主庙(均在符汶乡大楠村)。那志良派吴玉璋驻许祠,调乐山安谷梁匡忠(梁廷伟之子,与峨眉女刘玉娥结婚)管土主庙,武庙由薛希伦女士看护,办事处由大佛寺移往武庙。

  上录名册告诉我们,1944年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的职工情况有了变化,共有职员5人(那志良、吴玉璋、梁匡忠、吴凤培、陈明),公役4人(张有贵、王承林、王振楷、牛仁堂)。这些公役的名字,是以前任何文献包括那志良的回忆录都不曾记载的,难能可贵。名册中的“书记陈明”,那志良书中也没有提及,只出现在这组档案中。

  表中所列职员和公役有明显差别:职员用“到职年月日”,填写了年龄;公役用“到差年月日”,没有写出年龄。从公役王承林、王振楷、牛仁堂分别于民国30年或31年(1941—1942年)到差,可以推断是从峨眉当地雇请的,可惜现在我们无从知晓这3位工人的具体情况。而“堆工张有贵”系民国24年8月(1935年8月)到差,说明他是在别的地方雇请的,很可能是在上海时雇请的,因为故宫文物南迁自1933年2月至1936年12月期间,都存于上海法租界。尔后,张有贵又随同文物一同辗转到峨眉。公役的职责是修缮房屋、木架、木箱,遇晴天翻晒文物时搬运文物箱子。那时候峨眉没有自来水,用水全靠公役从河里去挑。他们默默无闻地为保护文物作出了贡献,我们理应记住他们的名字。

  因为故宫博物院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属单位,所以其员工的薪酬由行政院秘书处核定。我们从这次查找到的编号为“政字第13466号”的“行政院审核请领食米通知单”第一联中得知,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民国32年7月至12月的食米为每月柒石,从请领公粮名册上得知,民国33年度也是每月柒石。行政院秘书处的通知单右侧有4条“注意”事项,第二条写明“换取代金应按公务员战时生活补助办法第一条之规定,迳洽经发机关办理”,表明是以公粮“代金”作为工资。第三条规定“领面粉者应照行政院核定袋数,每袋扣发米两斗,领代金者得扣代金米两斗”。这么具体的规定,都由行政院秘书处发文,表明那时候由于战争财政经费很紧,公务员包括故宫职员都只能领米代充工资,日子十分清苦。查辞海,一石(也写作一市石,读音为“担”)合120市斤,一石为十斗。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石折合市斤数量差别很大。(魏奕雄 陈黎清)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