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天津网:吴冠中与泥人张

发表时间:2010年7月15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 浏览:2036

  天津网讯 走进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著名雕塑家逯彤的工作室,满眼都是吴冠中先生的照片和绘画作品图片。看我好奇,逯彤怀着敬仰的心情讲述了他与吴冠中先生的相遇、相识,以及吴冠中先生对泥人张创作的真知灼见。

  逯彤说,1978年6月,我在峨眉山遇到吴冠中先生。吴先生身背画箱,穿着皮靴,拿着笔和速写本边走边画。他把四面八方的景物都组织到洪椿坪门前。看到我迷惑不解,他解释说:“画画不能拘泥自然,要把见到美的感受捕捉到画面上来,这样的画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又比生活中见到的更美。”走到黑龙江栈道,吴老取出一个册页和毛笔,用画油画的握笔方法来作水墨写生!啊!原来中国画也可以这样画,我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交谈中,吴先生得知我是天津“泥人张”工作室的工艺美术师时,饶有兴致地说:“两天前刚去过昆明邛竹寺,见到清人黎光修塑的五百罗汉,其艺术令人叹服。我建议你们去看看,把好的东西继承下来……”

  逯彤说,吴先生曾说过,泥巴本身不是漂亮的,但却是美的。漂亮的东西不一定美,既漂亮又美的东西是好的东西。提到如何创作民族风格中国画的问题,吴先生特别提倡“杂交品种”,中国画只有融会中西才有发展。从此,逯彤开始广泛吸收西方美术创作元素,并将其融入泥人张彩塑创作之中。

  吴先生形容自己是“粪筐画派”,画家要画民族的东西,画土生土长的东西,必须不怕苦和累,不怕饿。当年和吴先生分手后,逯彤去川藏阿坝自治州深入生活。在吴先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激励下,他在高山缺氧的环境中,从若尔盖到红原,又从红原到阿西牧场,长期骑在马背上,用眼睛观察,用笔记录,在心里播下艺术的种子。正是这次经历,使逯彤创作出了《晨》《藏女》《两代骑手》等著名彩塑作品。《晨》刻画了草原上藏族母女驮着水桶骑在牦牛背上,送水送奶送孩子上学的情景,并入选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全国美展。

  逯彤说,我的作品虽然吸收了西方雕塑、绘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却仍坚守民族传统。最新完成的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彩塑,就是一件融合了东西方雕塑技法的作品。这无疑是吴先生的人生观、艺术观对我彩塑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