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游客轻点鼠标,预览“美景面对面”
7月15日,由省旅游局信息中心、四川省旅游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专家组成的培训小组抵达资阳,在此开展旅游信息化培训。7月底以前,全省21个市州的旅游主管部门和涉旅企业相关人员都将接受此项培训。
本报记者 罗尧
立柱架梁:
建西部旅游信息高地
旅游信息化,是我省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旅游产业,将朝着功能综合化、集约化和服务质量提升持续化、旅游产品与消费低碳化方向发展。
近期,在2010年全省旅游信息工作会上,四川省旅游行业服务平台、美景面对面、四川旅游信息港3个旅游信息产品首次亮相,引起业界极大关注。
通过旅游行业服务平台,旅行社可对旅游团队实时管控,针对散客实现创建线路、下单、支付等一系列操作。而电子印章的使用,保证了旅游合同的安全真实;美景面对面,与游客互动特色更吸引人。游客通过视频,可远程预览四川各大景点的现状;四川旅游信息港,则是将旅游信息、服务、产品等融为一体,以文字、图片、视讯等多种形式,提供景区景点、精品线路、票务租车、特色餐饮以及娱乐、购物、医疗设施、银行网点等信息查询。
旅游产业环节众多,食、住、行、娱、购等无所不包,信息渠道非常繁杂;行业的各个从业单位,不管是旅行社、旅游景点还是运输部门,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之间需要交互的信息数量十分庞大,如何解决?推进信息化,无疑是最佳答案。“这3个旅游信息产品,撑起了我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省旅游局局长张谷说。在他看来,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完成四川旅游三年提升计划的助推器,也是推进旅游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
6月10日,我省正式提出了“打造西部旅游信息高地”的目标,围绕3大旅游信息新产品“立柱架梁”,计划用3—5年,实现西部旅游信息高地“大厦”拔地而起。
目前,全省启动旅游信息立法、编制《西部旅游信息高地建设总体规划》、修订《四川省旅游基本信息资源规范》等工作已经逐步开展。在各市州,推行旅游信息采集机制,建设涉旅信息交换互通体系、旅游行业应用系统、旅游信息安全体系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德阳市建设“无线城市”,通过拨打手机,游客就可以提前知晓交通、天气等出游情况;雅安喇叭河生态景区投入2100万元,用于参与全省远程监控系统。
突出亮点:
信息配套轻松出行
“人未出门,信息先行。”在自助游、自驾游渐成主流的旅游个性化时代,信息化成为各地、各景区扩大市场影响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某律师事务所的唐蓄是一个自助游发烧友,说起自助游挑战、自由、节约等优势,他滔滔不绝。调查显示,自助游比例随收入增长而增加,当家庭月收入从 4000—6000元上升到 20000—25000元时,自助游比例则从59%上升到82%。
7月6日,“魅力四川·2010”网络宣传活动在都江堰景区拉开序幕,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今年最突出的亮点。
在专门开设的“魅力四川”官方网站上,游客除了可以查询各景区的相关信息外,还可以领取优惠门票。“我们首次在所有参与活动的景区、景点铺设了二维码设备。”四川省旅游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华竹介绍说,广大游客只需将“魅力四川”发来的二维图文信息通过手机在设备上扫描,就可以直接兑换成折扣门票、免费门票。
“真的是太棒了!”参加了“魅力四川·2010”第一期九寨沟体验游活动的小林,提起这次出行赞不绝口。提前在网络上做足了功课,一行人不仅避免了线路设计不合理浪费时间,还得到了折扣优惠门票。“省时省力又省钱,我喜欢这样的旅行!”
如何让旅途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四川旅游,朝着旅游商务电子化、旅游营销网络化、旅游服务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化,是旅游营销提高效率的关键。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向我省提交的旅游调研报告,目前互联网正逐步成为公众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报告负责人彭壮壮建议,四川旅游的营销应该主打“多方位互联网营销”。
去年秋季,一个“领取四川红叶送祝福”活动成为天涯网的热点话题。据统计,活动主帖在天涯社区得到了超过100万次的访问量,并在短短22天时间送出红叶7701片,催生了四川秋季旅游的一个热潮。
不断成功的尝试,使我省在旅游的宣传促销中明显加强了对互联网的开发运用,在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地建立的四川旅游外文和繁体中文网站发布最新旅游资讯,并与国内知名旅游机构、旅行商网站进行链接,上传四川旅游电子宣传册等。
延伸阅读
九寨沟,开辟了全国景区智能化管理的第一块“实验田”——通过设置在景区各处的感应器,对旅游资源、游客行为等所有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提取、归纳和组合,创建“景区管理物联网模型”。
峨眉山,建成了以网站、网商、网店、电子商务平台、呼叫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为主要支撑点的新型网络营销体系,实现了传统市场营销向网络营销的转变。
建设重点——
建立旅游信息自动采集系统,推进市州综合数据库建设。建设涉旅信息交换系统,建立涉旅部门信息交换协作机制。推广旅游信息产品,发展旅游信息产业。围绕线路统筹,实行跨区域旅游信息共享互通。
建设进程——
2010年起全省分3年、3个梯次推进:2010年建设成都都市圈,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雅安、眉山、资阳、遂宁8个市;2011年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自贡、泸州、广元、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和阿坝州等7个市州;2012年完成巴中、内江、攀枝花、凉山、甘孜5个市州的建设。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