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生态文明理念落地峨眉山

发表时间:2011年3月7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admin 浏览:2674

 


    ◆中国环境报 记者 曹小佳 通讯员 吴昭华 王小玲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唯一一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其经济发展位居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20位、西部地区经济百强县(市)第52位,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市”;同时又是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例,又可谓名副其实的“环保强市”。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唯一一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其经济发展位居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20位、西部地区经济百强县(市)第52位,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市”;同时又是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例,又可谓名副其实的“环保强市”。


  为什么峨眉山市能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步领先”呢?生态文明的理念在这里如何落地?带着问题,记者到峨眉山市寻求答案。



  以生态文明理念定位“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将生态和环境作为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来打造



  什么是峨眉山市最大的优势?峨眉山市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生态资源独步天下的峨眉山市,如何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市委书记陈忠义、市长王毕泉为代表的峨眉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不约而同地认识到:生态资源是峨眉山市最大的资源,生态环境是峨眉山市最大的优势。峨眉山市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将生态作为最大的产业发展,把环境作为最大的竞争力来打造。依托峨眉山“世界双遗”优势,打造“适宜居住、适宜修养”的国际旅游城市,走“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



  在处理发展和环保的关系上,近年来峨眉山市总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停留在‘不以牺牲良好的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是进一步把生态和环境当成产业和优势来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实现发展和环保同步领先的最根本原因。”峨眉山市环保局局长彭启福说。



  据介绍,在生态环保的认识上,峨眉山市早先曾经历过曲折而艰难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末,当地生态环境也曾遭受过破坏;90年代,也曾因强调GDP发展传统重工业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在挫折面前,峨眉山人早觉悟、早反思,从而先行一步走上以生态文明为指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全市产业发展,以“调结构、转方式”来协调“旅游与工业”的矛盾



  “旅游大市能不能发展工业?”这一命题在峨眉山市曾经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在历史发展教训中,“工业与旅游”发展似乎水火不容。



  作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峨眉山市提出了“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峨眉山怎样协调“工业与旅游”矛盾?



  “市委、市政府打破了将工业发展和旅游发展‘对立’起来的思想。市委书记问,谁说旅游大市不能发展工业?关键是看我们发展什么样的工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走什么样的道路!”峨眉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周勤介绍,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型传统重工业、发展高新轻净产业的思路。



  “转方式、调结构”随即成为峨眉山市发展工业的重头戏。陈忠义指出,“作为一个著名旅游城市,经济发展主要靠重工业拉动难以为继。随着水泥、铁合金等产业的总体饱和以及产业限制,重工业的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不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空间,依靠重工业拉动经济发展必将是死路一条。”



  峨眉山市确立了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路径,决定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向依靠文旅、工业“双轮推动”转变。工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上,首先是政府调控,产业归区、项目入园。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工业集中区、推进工业发展的决定》,先后规划了38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引导企业集中、集群、集聚发展。其次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如四川峨胜水泥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4亿元,在新上100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同时,在全省率先主动淘汰了当时还不属于淘汰范围的70万吨立窑生产线。再次是环评审批引导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当地环保部门充分发挥环评的调节器功能,通过拉长、加粗产业链条,积极扶持循环经济项目上马。大力提倡采用余热发电等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内煤矸石利用“中循环”、废旧工业产品再生利用等社会经济“大循环”以及其他新型工艺。



  据有关部门介绍,“十二五”期间,峨眉山市继续打造“与世界双遗产所在地、国际水准文化旅游目的地相匹配的新型工业体系”。传统产业继续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间将不再新批1条水泥、铁合金、陶瓷等相关产业的生产线,全面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大力推动电解铝产业上档升级;高新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大力发展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高新轻净产业;低碳工业园区基本建成。按照“工业集中、园区低碳”的发展思路,推动集中连片、集约发展,力争到2015年新开发园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



  在旅游发展上,峨眉山市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峨眉山旅游为龙头,强力推进峨眉河慢城田园综合度假地建设。首先是实施一批大项目。通过建设峨眉河慢城田园综合度假地,在山城之间、乐峨之间新建一片面积超过85平方公里的高端旅游景区和文旅产业带,推动文旅产业布局由以山为主向山城一体转变。其次是打造一系列高端旅游产品。从规划入手,按照规划建设川主农耕文化、黄湾武术文化、中华药博园法式风情等世界级风情小镇,并引导各旅游项目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开发。再就是建设一座特色城市,打造“适宜居住、适宜休养”的双宜城市,以城市水系整治为主线,打造山水园林的环境特色,以城市风貌塑造为主线,打造佛教和养生的文化特色,力争实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山城一体。



  依托世界“双遗产”良好生态环境,形成具有生态园林特色的都市新区格局



  峨眉山市连续四年“城考”稳居四川省县级市第一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多。



  “为什么峨眉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如此之好?”据省环保厅有关人士介绍,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峨眉山市长期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



  2006年,峨眉山市创模工作启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陈忠义任总指挥长,市长王毕泉任指挥长的创模指挥部,多次召开创模工作会、动员大会,印发创模倡议书,出台了《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工作方案》、《创建四川省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教育工作目标任务》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将创模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目标,与21个创模责任单位和相关镇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为了促进峨眉山市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市委、市政府以开展“蓝天、碧水、绿色、静音、固废处置”五大创模工程为抓手,有效解决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初步形成了独具生态园林特色的都市新区格局。



  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后,2010年,峨眉山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更高要求——创建国家生态市,力争2012年底通过考核验收,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为了促进国家生态市的建设,峨眉山市又专门成立了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生态办,建立了定期督察机制,要求市生态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目标办每季度对目标责任单位进行督察和通报,将生态市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终对责任单位的目标考核。全面开展了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指标的摸底自查,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国家级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修编,市政府与18个镇乡和有关部门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目前18个镇乡和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相应的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方案。市财政把生态创建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将逐年增加。



  在国家级生态市的创建中,峨眉山市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其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纽带,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不断提升全市环保能力,提高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加大生态经济发展力度。通过不断加大农村经济投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比重大于60%;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工业废水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重复用水使用率,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制水污染企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峨眉山风景区和周边旅游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确保旅游环境良好,不破坏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强化环境保护提升幸福指数



  “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示范创建。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手抓,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峨眉山市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徐跃平如此总结。



  以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创建为依托,峨眉山市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用于环保和生态建设的资金占全市GDP约3%。



  创建工作给峨眉山市环保和生态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污水处理方面,峨眉山市已经建立了双福镇等6个镇乡生态湿地及配套管网建设,集中处理镇乡生活污水,2010年又全面启动桂花桥镇等7个镇乡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项目建成后,峨眉山市将成为继双流县之后,又一个实现“镇乡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的县级市。峨眉山市也实现了垃圾处理全覆盖。早在2006年峨眉山市就投资2645万元建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随后对全市18个镇乡的集镇垃圾实行集中清运、统一处理,对重点村庄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设置垃圾存放点,修建垃圾池、中转站,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彻底解决了垃圾污染问题。



  创建工作推动了环境治理和改造。峨眉山市投入3.5亿元综合整治峨眉河,完成河道、水质治理以及沿岸景观改造和环境整治;投入750万元整治虎溪河,投入2700万元整治小流域……



  创建工作推动了生态建设。在成功打造生态乡镇、生态家园等系列细胞工程之后,2011年,峨眉山市预计投资20亿元打造“田园风光城市带”,以此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带,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人和自然的和谐。



  通过创建工作,峨眉山市实现了连续四年“城考”排名全省县级市第一名。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提升。与此同时,峨眉山市经济发展持续走高,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评选中排第47位。



  “近几年峨眉山市经济发展很快,但生态环境并没受到多大影响,反而是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对此群众是很满意的。”在峨眉山市环保满意度调查时,一位市民如此评价。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