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峨眉武术与佛教文化共荣

发表时间:2011年8月3日 新闻来源:峨眉山旅游网 作者: 浏览:1899

千百年来,峨眉武术与佛教文化共存共荣;为弘扬峨眉武术文化,佛教协会领衔成立峨眉武术联合总会


昨日上午,亚洲最大的汉传佛教十方丛林——峨眉山大佛禅院内,30余名少年在教练带领下认真练习着峨眉武术。这是去年4月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在大佛禅院挂牌成立以来,开办的首期峨眉武术暑期培训班。


尽管未大规模宣扬,此事还是引发武术界人士关注——这标志着峨眉武术在新时期作为佛教文化的弘扬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峨眉武术的弘扬,离不开佛教文化这个内核;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峨眉武术这一方便之门”峨眉武术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峨眉山佛教协会领衔成立该联合会,就是要扛起峨眉武术传承和发展的大旗。


结缘:


僧人习武为强身也为修行


峨眉武术的历史,要长于佛教在峨眉山的历史。“峨眉武术起源于神仙文化。”峨眉武术名家吴信良认为,峨眉山历来被视为仙道之地,山上有伏羲、女娲、鬼谷诸洞,这些都是当时民间流传的神仙。汉代文士刘向、晋代养生家葛洪,亦著文称峨眉山为仙山,有仙人修行。


到了汉代,道教开始在峨眉山兴起。道士们修筑道观,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神仙思想被道家大量吸收,在神仙文化“以生为贵”的思想指导下,道士们将养生术作为一种求长生不老的手段。于是,道家养生术与古巴蜀导引行气术融合,形成了通过“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的内练法门。


道教传入不久,佛教亦传到峨眉山。到唐宋时期,峨眉山佛


教逐渐兴盛起来。公元980年,宋太宗赵光义遣使铸造了重62吨、高7.5米的巨型普贤骑象铜像供奉在白水普贤寺(今万年寺)。从此,峨眉山全山逐渐以“普贤道场”蜚声海内外。


“从南北朝开始,在峨眉山历代众多僧人当中,均出现了练武之人。”峨眉武术研究学者王荣益认为,僧人习武,一是因为修行需要,习武作为修禅和修心的手段,被当做一种入道的方便之门;二是由峨眉山地理环境所致,在夏季潮湿、冬季寒冷的环境中,长期静坐修行对身体是有害的,练武则可以舒展筋骨、强身健体。


共荣:


高僧辈出重传习也善理论


从此,峨眉武术便与峨眉山佛教紧密联合在一起。而在此后的融合发展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禅武兼备的高僧。


北朝东魏时期,“镇南将军”林时茂因受权贵迫害,避祸途中出了家,取法号淡然。晚年时,淡然法师来到峨眉山中峰寺修住,将高超武功传授与年轻僧人。淡然大师成为有史记载的峨眉山第一位习武僧人,对峨眉山僧人习武有首倡之功,被奉为峨眉武术祖师之一。


到了隋朝末年,云游到峨眉山的少林僧人云昙,将少林拳传给峨眉僧人。于是,峨眉武术又渐渐融汇了少林武术的一些精华。


南宋建炎年间,峨眉山僧人白云禅师,将阴阳虚实和人体盛衰机理,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融合,创编出“峨眉十二桩功”。此功法具有养生、医疗、技击等功能,在当今武术界仍有较大影响,拥有大量习练者。


同样是南宋时期,峨眉山僧人德源长老模仿猿猴腾跃动作编出“猿拳”。因德源长老眉毛纯白,武术界又将猿拳称作“白眉拳”。德源长老还写下《峨眉拳术》一书,从理论上对峨眉派武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峨眉武术发展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


明代是峨眉山佛教鼎盛时期,此时的峨眉武术亦臻于成熟,与少林、武当并称三大流派。在此期间,峨眉山普恩禅师创编了《峨眉枪法》;武僧月朗精于硬气功,人称“铁头和尚”。


到了清代,峨眉武术得到更大发展。白龙洞湛然法师写出《峨眉拳谱》一书,使峨眉武术理论进一步发展。大坪寺僧人创编“浪子燕青拳”,如今在自贡富顺一带犹有流传。此外,龙神堂极善法师创编“乌龙拳”,仙峰寺神灯长老创编了“峨眉子午门武术”。


回归:


佛协领衔成立峨眉武术联合会


如今,峨眉武术已经与峨眉山佛教携手走过了1000多年。王荣益认为,这是一个共存共荣


的过程,练武为修行提供强健体魄,并成为修行的另一法门,修禅则为练武提供智力支持,并让习武者明白止戈为武的真谛,并且,禅也是武的最高境界。


但到了近代以后,由于社会局势动荡,峨眉山佛教文化与峨眉武术的发展都受到冲击。僧人数量剧减,且僧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并将大量精力用于道场建设及弘法利生事业,所以峨眉武术在僧人中流传减少、逐渐势微。


尽管如此,一些僧人依然坚持习武,并使峨眉武术有新的发展。其中,以通永长老最具代表性,他是峨眉派猴拳唯一传人。2008年,峨眉武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年过百岁的通永长老成为3名峨眉武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2010年,通永长老圆寂,是峨眉山佛教和峨眉武术的巨大损失。


“弘扬峨眉武术,峨眉山佛教义不容辞。”2010年4月26日,由峨眉山佛教协会发起成立的“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在峨眉山大佛禅院挂牌成立。同时,峨眉山佛教协会也将峨眉武术列为“五妙共相”之一,使峨眉武术成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武术界普遍认为,此举标志着佛教文化新时期在峨眉武术上的回归,峨眉武术有望终结目前一盘散沙的格局,迎来同心协力谋发展的黄金时期。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