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打造东方“阿尔卑斯”四川山地旅游怎样转型

发表时间:2012年11月14日 新闻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浏览:1962

峨眉山

  四川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近年来,四川山地旅游开发呈现出跨越式的增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国外山地旅游重视运动项目开发、体现时尚的特点相比,我省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单一化状态。

  如何补齐短板,让四川山地旅游发展与目标——阿尔卑斯的距离更近?

  今年6月24日,四川省政府与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深化山地旅游开发合作。未来,三方将充分利用四川的旅游资源优势和阿尔卑斯山区的旅游经营和管理优势,积极探索在旅游、运动、户外、休闲、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等方面与山地开发、设施配备、山区旅游发展相关的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这次合作为我省山地旅游跨越式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联手国际大牌山地旅游升级转型

  50年前,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罗纳-阿尔卑斯大区是法国较为贫穷的山区,但通过发展旅游业,如今名列法国最富裕大区的前五位。阿尔卑斯的成功,是四川山地旅游发展的学习模板。

  2007年,我省曾与法国阿尔卑斯山区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当年10月,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阿尔卑斯-四川山地旅游开发合作处落户成都。近年来,四川借鉴法国在山地旅游开发上的成功经验,山地运动、山地休闲、山地观光等旅游产品取得长足进步。

  与法方合作最卓有成效的四川旅游企业应属成都文旅集团。从2007年起,成都文旅集团与法方在山地项目的规划、开发、运营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2009年,隶属成都文旅集团的西岭雪山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与法方合作,建成了世界先进的索道、改扩建5条滑雪道、新增20个雪山运动项目。同样隶属成都文旅集团的平乐古镇金鸡谷户外运动项目也得到了法方专家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创新出金鸡谷索桥、铁道式攀登等项目,从而填补了龙门山功能区没有户外攀岩运动产品的空白。

  峨眉山是我省山地旅游成熟发展的典范。在去年的一场“2011世界看峨眉”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研讨峰会上,峨眉山吹响了打造峨眉山超高端山地休闲度假酒店集群的集结号,豪生、洲际等5家国际顶尖品牌酒店向峨眉山伸出橄榄枝。如今,峨眉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牵手金林置业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红珠山国际旅游度假村。

  取经阿尔卑斯“地球上的一片净土”打造旅游精品

  环境保护先行、交通无缝对接和户外活动丰富多彩——今年8月,结束了赴瑞士对山地旅游发展的考察,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樊玉良记下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三点,也是未来致力于打造香格里拉国际高原生态文化观光体验游精品旅游区的稻城亚丁努力的三个方向。

  学习瑞士山地旅游开发的经验,四川首先要学习的是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据了解,瑞士对垃圾分类的细致处理、对草地载畜量的科学计算、对牲畜粪便的循环利用等做法,都让四川考察团成员们体会到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未来,稻城亚丁景区在打造东方的“阿尔卑斯”中将高度重视环保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据了解,稻城亚丁景区将科学计算草地的载畜量、调整退牧还草政策。

  瑞士山地户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稻城亚丁景区的设施建设找到了新方向。学习瑞士“旅游不应该在市场细分中找客源,而应该在分类建设中壮大市场”的经验,稻城亚丁景区将修建香格里拉镇—康古村—龙同坝—冲古寺—洛绒牛场的齿轨铁路,在担任交通工具作用之余也成为景区品质的亮点。未来,稻城亚丁景区还将建设步游栈道系统、长距离的自动扶梯和高跨度的直升观光电梯,减少游客在高海拔地区的体能消耗;还将建设地堡式酒店,让游客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