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旅、富民 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产业实现新跨越
详细内容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世界双遗产,是世界级著名风景区,在四川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近年来,景区管委会以建设“美丽景区”为目标,不断推动“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在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项目开发、管理服务、和谐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实现了景区旅游经济有新发展、景观质量有新提升、文旅项目有新亮点、旅游产业有新进展,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迈出了新步伐。
在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实践中,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坚持一手抓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景区旅游转型升级;一手抓景区内18000多原著居民的民生工程,努力构建景区、企业、农村、农民等各种利益共赢的和谐景区,走出了一条强旅富民的特色路子。
——在风景区旅游产业的强势发展中,牢牢把握“五个突破”,实现景区科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五个突破”就是创新科技手段,建设智能景区,实现管理服务新突破;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旅精品,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做强旅游优势,坚持多元发展,实现深度开发新突破;抢抓市场机遇,瞄准国际高端,实现旅游集团发展新突破;创新营销模式,放大产业效应,实现强旅富民新突破。近年来,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人数连年攀升,旅游综合收入连年大幅增长,景区经济实力强劲发展。
——在狠抓民生工程的过程中,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引导,坚持“六轮驱动”,实现景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文明建设双丰收。
“六轮驱动”就是要坚持组织发动、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重点项目带动、改革开放促动、社会各界联动的“六动”方针。科学制定峨眉山风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促进景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并将其纳入《峨眉山风景区“十一五”发展规划》。近年来,景区农村以水、电、路、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科技兴边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的文化设施建设,以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旅游经济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和旅游产品开发,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2年,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力突破6000元,远远高于同区域景区以外的农民收入。2006年开始,景区每年从收入中提取3%,建立景区农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景区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边远山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通信设施,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加快农经网进村入户建设,支持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覆盖率。
——产业带动、培训配套,景区民生工程建设形成体系。
科学制定经济型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结合原著居民的区位特色、建筑特色和餐饮服务特色,推出六个风情文化小镇,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让景区农民切实感受到旅游强盛游客增加带来明显的现实效应。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和区位布局,每个村要精心选择1—2个旅游项目或特色旅游产品,尽快形成规模,做大做强茶叶、天麻、雪魔芋、苦笋、旅游纪念品和香蜡制品六大产业链,不断提高景区农民收入水平。
景区旅游集团公司切实抓好“峨眉灵猴”系列产品,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吸纳景区农民从事“峨眉灵猴”等系列旅游产品生产加工;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峨眉雪芽”茶产业建设,已建成优质有机茶基地3万亩,实现茶叶年销售额2亿元,可直接让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景区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建立景区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强化农民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守法规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活动,鼓励发扬勤劳实干、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杜绝“黄赌毒”,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