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妙品峨眉,心岸灵山

发表时间:2013年9月25日 新闻来源:红网 作者:晚稻 浏览:3846

详细内容

  阅经曾见普贤菩萨在华严大会之上,曾宣说十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他们把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相信峨眉是普贤菩萨显灵和讲经说法之所。据佛经载,普贤与文殊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表“智”,普贤表“德”。普贤菩萨广修十种行愿,又称“十大愿王”,因此赢得“大行普贤”的尊号。普贤菩萨形像总是身骑六牙白象,作为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普贤菩萨名声远播,广有信众,菩萨因山而兴盛,山因菩萨而扬名。

   早年曾去山西五台拜山,缘法得见文殊菩萨,青狮白象的印记一直长留心海,峨眉处天府之南,纳万千气象,开方便法门,此行与红网结善缘,证因果,便有这一心岸篇章,诚所谓心之所至,即是灵山,开头便由一位来自普陀山的和尚说起,随心所牵,想到哪里,便说到哪里,无拘无束,岂不正合了践行圆满之意。
   早闻青鸟啼而醒,和来自宁波的老曹信步来到迎客泉边,夜雨阑珊之后,满山翠碧,清溪沁流,有僧法号不得而知,缁衣芒鞋,一个小小的包裹,飘然而至,手持一小小卡片机,笑意盎然,好奇而询,师傅自言从远方普陀而来,修持精严,此番入世,为看红尘,求证果而来,我问师傅此来看山或是看佛?师傅笑笑不语,飘然而去......

   
   山里夜来雨势颇大,淅淅沥沥便如落在心里,涤去尘埃。一路进山,沿路大大小小形成的临时瀑布随处可见,山也绿得好像一把就能掐出水来,山有形,水有声,感觉心里的激动渐渐远去了,一缕安定至丹田而生,哦,峨眉灵境,我们真的来了。


   从雷洞坪拾级而上不过百丈,山风吹来,便是白雾缭绕,远近皆不得见,随行者高呼大叫,而只得回声缭缭,大家无不望着镜头哑然失笑,偶见峡谷一线,白茫茫不见天地,长在峭壁上的树枝时隐时现,有欲拒还迎的暧昧。


   山道弯弯,行路难,如禅定之艰,如修持之苦,这时便有抬滑竿的汉子吆喝你,坐不坐滑竿嘛,言语亲切,透着一丝狡黠的笑,相必山里多年的磨练,已经有了一副好眼力,你若不理,他们便分散开去,重新摆起龙门阵,喧哗的山林里却不见了一丝寂静,有那半躺在竹椅里打盹的汉子,间或睁眼看上行的旅人,懒得吆喝了,复又睡去.....


   行到开阔处,远远的树木透过迷雾展露着一丝神秘,我想看到密林深处的努力算是白费了,树非树,雾非雾,同伴落下了的孤独,便是拜菩萨的第一道考验吧!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不知不觉之间,远远看到树林婆娑的高处,金色的菩萨在云雾中颔首,隐约传来梵呗的颂唱,顿时心清目明,心有大向善、大慈悲之悟。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何谓普贤: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金顶六牙象站莲台之上,身上驮着的便是大行菩萨普贤,仰望之间,未见大威猛之势,而感智慧,行德之力,而台阶之上的小白象,身负法轮,如意等宝器护佑,紫极之泰,便得自身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也。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屹立於峨嵋金頂的十方普賢菩薩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普賢菩薩的第一個四面十方藝術造型,全高四十八公尺,全部用銅做成,總重量達660噸。佛像共有十個頭像,分散在佛像的三層,從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得到佛像的頭像,所以稱「十方普賢菩薩」。 金像四面刻有普賢的十種廣大行願,象征普賢十大行願廣渡四方。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俄而云雾袭来,身畔人皆都不见踪迹,但闻语声,菩萨也随即隐去的金身法相,茫茫四顾,真实的世界便得虚幻起来,于是不敢妄动妄思,无相无我,乃大神通。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若是耐心,守得云开雾散,便见一方青天下,菩萨掌拈印微笑,有大自在,大圆满之相,这时候,至心朝礼,心有大欢喜。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有信众说,十方普贤菩萨像刻有菩萨十大愿誓,便有十种表情,我却只见宁静和安详,心中无嗔无怒,自然觉得恬静释然,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了。



   峨眉离天三尺三,天气说变就变,浓雾袭来,没得半点症候,想必仙境也如此这般神妙吧



   或许是还未到旺季,午后金顶上人不算很多,僧人们想是午课去了,四周静悄悄的,好像唯恐大声惊动了菩萨,间或只有雾气散开露出阳光的惊叹,按理说,作为摄影师应该马上跑去跑去找最佳的角度拍照,我想了想,这样是不是就着相了呢?还是看到哪里就拍到哪里吧,佛度世人,想来也是不分天气的。



   世人皆为在峨眉金顶见佛光而称奇福,想来菩萨应化显灵,乃大慈悲,大智慧,世人眼见而心悟,当虔诚已诵佛,礼敬而供佛,我却认为此为菩萨慧光,乃教化信众,要善待世人,普渡慈航,从自己,从内心做起,心中有佛,便有佛光普照。



   金顶之巅,风云变幻万千,刚刚蓝天乍现,现又云遮雾绕,远处的建筑时隐时现,这时便宛如飘在空中的楼阁,吞云吐雾,浮云渐欲迷人眼,飘雾才能没飞檐




   峨眉金顶,有一处不为人所熟知,却新颖别致的“同心锁”栈道,赋予了峨眉山一份浪漫的情怀。从雷坪洞前往金顶,在登顶台阶的扶手边,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栏杆上那密密麻麻的镌刻了无数情侣名字的同心锁。据说,只要将锁锁上之后,把钥匙决绝地掷入旁边的万丈深渊,便可“情定终身,永不分离”。佛说静中佛法,万缘放下。



   转而来到万年寺,陡峭的阶梯湿漉漉的,印记着昨夜的秋雨,山里人扎着藤蝈蝈,或因是寺庙善地,没有人敢叫卖活着的虫子吧。



   普贤菩萨(梵文:समन्तभद्र ),曾译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
   许多真言宗人士认为卫护佛门的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化身,密教是由金刚萨埵所开创。另一说金刚萨埵为大势至菩萨或其他佛、菩萨所示现。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认为普贤菩萨是普贤王佛的报身



   山雨无意,落花遍地,金桂的惆怅,青石的含蓄,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心有所悟,却无可奈何的伤感起来



  千年的古刹,动静的痕迹都刻印在墙砖屋瓦之上。黏着绿苔的瓦当,脉脉的注视着阎浮世界,左边是威德,乃伏恶护善,右边是慈悲,乃赐乐拔苦。



   那是千万年的守候,能换得来人世间的一次轮回么?佛说:人生大苦,苦至何来,又何苦来至



    灯长明,佛常诵,心灯一盏,为报福德,心明眼亮,精进因缘;燃香一束,为祈恩泽,启智明慧,如禅定修



    柳枝上的岁月,也曾见证了佛的明媚。




    好萌的象喔,超级可爱,原来佛门不仅有肃穆,还有诙谐。



     寺前的路边,有卖手卷粗烟的老妪,孤独的背影让我想起故去的外婆,心头凄然。



   山门外少不了纵横峨眉的猴,大师兄们不怕人,不怕事,却扭捏不敢进寺,于是想来拜佛的人一定都是善心大发,把这些猴子养得分外的肥胖,偶见一只盯着我的镜头,有无我之意,便拍下来,发现此猴颇有慧根是也。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