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福荣:峨眉山当好四川首位景区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秦福荣透露,峨眉山景区将从发展养老、旅游、健康、文化等服务方面出发,当好首位景区,带动四川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格外引人关注。旅游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人云:“天下秀,低首让峨眉”。世界著名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作为国内重要景点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如何发挥刺激消费的功能作用?将以何种姿态屹立于世界风景名胜之群?……为此,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就上述相关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秦福荣。他向记者透露,峨眉山景区将从发展养老、旅游、健康、文化等服务方面出发,当好首位景区,带动四川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关于灵魂:
峨眉文化先行于世界
中国经济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个旅游景点的良性发展必须依靠深厚的文化作支撑。近年来,峨眉山非常重视培育具有佛教文化、茶文化、养生文化、武术文化的峨眉文化。请秦书记给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峨眉山在打造旅游文化方面努力以及未来建设的重点?
秦福荣:近年来,我们不断发掘以佛教文化、茶文化、养生文化、武术文化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深挖峨眉武术文化,在借鉴少林、武当快速壮大的经验后,峨眉武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2001年峨眉山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2002年成功举办“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精英赛,2005年至2007年峨眉武术先后参加了第五、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香港第二届国际武术大奖赛”等国内国际重大武术比赛活动。2008年峨眉武术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别是从2007年起,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让峨眉武术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峨眉功夫得到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追捧,他们硬朗的功夫就是活广告。如今,峨眉功夫也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功夫更与少林、武当一起,并列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峨眉武术真正面向世界了。
健康就是幸福。峨眉武术不仅防身,而且健体,还有养生的功用。由武术到养生,武术与旅游结合,形成一条休闲旅游、宜居宜养的产业之路,这也是从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养生旅游华丽变身。
除此之外,峨眉文化还包括温泉文化、美食文化、演艺文化等,通过发挥文化强大的后发力,让多样的文化消费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
关于创新:
智慧旅游峨眉先人一步
中国经济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峨眉山景区在提升竞争力方面有何创新之处?
秦福荣:关于创新,我想说我们峨眉在智慧旅游方面先人一步。近年来,景区按照“智慧峨眉山”的建设方案,以数字化为支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景区强大的旅游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平台,以“智慧”为统领,实现旅游营销、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关于智慧旅游,我的理解就是游客在行前、行中、行后的需求,通过网络、云计算、通信等新技术来实现,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推动传统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包括服务于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的各类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等智能化旅游服务产品。
另外,我认为“大峨眉”的思路不错。以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和智慧旅游营销三大体系来推进网络营销、服务体系的新突破和新发展,借力、借脑、借势、借平台、借资源、借网络,实现景区发展大转型、大合作、大跨越。
关于目标:
当好首位景区带动四川向旅游强省跨越
中国经济网:在新的历史时期,峨眉山景区给自己目标定位如何?
秦福荣:四川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时期,作为经济支柱的旅游业也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期。四川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显得十分急迫。
在2014年,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峨眉山景区争取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综合性收入突破18亿元。
当然,转型升级需要整合资源区域合作、提升规模抱团发展。我们峨眉还对自己作如下定位:当好首位景区,带动四川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关于议案:
茶叶调减增值税和减免检验费
中国经济网:请问秦书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没有带来结合峨眉山发展相关的议案?
秦福荣:两会前,我做了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希望能在两会上传达社情民意,履行自己的人大代表职责与使命。所以我带来了《关于取消工伤认定48小时之限的建议》、《关于茶叶调减增值税和减免检验费的建议》等四个议案,其中的《关于茶叶调减增值税和减免检验费的建议》不仅对我国茶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将会直接影响峨眉旅游经济,因为发展茶产业、打造茶文化是刺激消费、培养消费方式多样性的途径,也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灵魂。
峨眉山自古就盛产珍稀高山茶,是中国茶叶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茶产业不仅能让退耕还林的农民致富,还肩负着传承发扬正宗峨眉山茶文化的使命。如今,峨眉山茶因旅游而复兴,同时又反哺旅游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依托旅游景区发展茶产业的路子,实现了“茶文化与茶旅游”的完美结合。
但是,从我国茶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茶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就目前来看,成本高、卖茶难、出口不大、消费量不大等现状,已经成为茶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需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生产,实现惠民生、强产业的目的。要扩大销售、扩量消费,就必须降低茶叶的生产成本,确保茶叶的产品质量安全。
所以我建议:将茶叶的增值税从17%调减为13%,鼓励茶企向精深加工发展,通过茶企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茶叶生产与销售的最大化。并减免茶叶的产品质量检验费,确保流入市场的茶叶全批次100%的质量检验,实现政府强化环保、食品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房金 刘洁 唐莉)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