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人为峰:读《峨眉传奇马元祝》随笔
详细内容
峨眉这座山,早已名满天下、众人所趋,马元祝这个人,也有所耳闻但知之不详。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峨眉传奇马元祝》(以下简称《传奇》)一书,对峨眉山的印象才完整和深刻起来,而对马元祝这个人则有了较为立体的了解和认识。
在此之前,或许是对峨眉山和马元祝情有独钟,一位在媒体工作的记者朋友,经常对其宣传报道,笔下,马元祝就是新时代活着的焦裕禄,孔繁森,对此颇有些反感,总认为有拔高和夸大的成分。当一口气阅读完《传奇》后,忍不住流下了热泪,马元祝实实在在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和感动,想到之前对他的种种误会,内心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惭愧。
作为佛教名山,峨眉山可谓得天下独厚、源远流长、底蕴渊深。其兴衰成败,自有与世沉浮的原因,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风云际会,云蒸霞蔚,光芒四射,就会显示出其本来面目。造化无穷,兴盛有时,一座山与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相遇相逢,相互激荡,相互成就,相互辉映,演绎出一部精彩的传奇,当是情里之中的事。
《传奇》一书历时十年而成,精诚所至,我们当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部书的真实性,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更体现了它极高的理论价值和非常深远的实践意义。
有幸阅读此书,并在字里行间中感受马元祝为官、为人、为事的真谛,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和福气。
那山与这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中秀甲天下的大峨山,就是今天我们谈到的峨眉山。山之得名,是因古人从成都远望大峨山和二峨山,犹如美女的两片秀眉。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就此流传开来。
峨眉山之所以成为文化名山,有据可查的是,它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吸引了不少名士高人入山探幽或居住。东晋“楚狂”陆通,千里迢迢到此,在歌凤台结庐而居,后来 “羽化登仙”;东汉时,中国道创始人张道陵慕名而来,并有《峨眉山神异记》三卷传世;东晋高僧慧持在峨眉山与其他僧人一起,辟地为寺,供奉普贤菩萨,号晋贤寺,又建“普光寺“,历史即以其为机遇点将峨眉山推上了作为普贤菩萨道场的发展道路,香火日益兴盛。清代中晚期以后,峨眉山逐渐衰落,并在衰落中等待复兴的机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让其一鸣惊人的“仙”何时出现呢?
1948年5月,在峨眉山区,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就是日后与峨眉山乃至中国旅游业紧密相连的马元祝。上帝似乎在考验这个孩子:出生七天即丧父,母亲独自一人将其抚养长大。其间孟子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的情形都降临其头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千锤百炼的马元祝在等待机会的到来。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之时,也唤醒了马元祝沉睡的梦想。
“家贫出孝子”。凭着“离家近,以便孝敬母亲”这个朴素的愿望,毕业于乐山市供销学校分配到异地工作的马元祝,决意调回了家乡峨眉山,凭着对工作的敬业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很快从计委副主任、主任岗位上,提拔为峨眉山县副县长。
1992年,在峨眉山成为全国风景名胜区“脏、乱、差”反面典型之际,已身为峨眉山市副市长的马元祝临危受命——执掌管理和保护峨眉山的帅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此,峨眉山与马元祝的名字紧密相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小家与大家: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深明大义的妻子,乖巧懂事的女儿,马元祝是幸运的。 而“百善孝为先”。“孝子”马元祝让人想到:一个爱国家、爱人民的人,首先应是一个爱家庭、孝父母的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能“齐家”,何以“报国”。此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而治理好峨眉山,服务好游客,则有一连串的棘手的事等着他: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他当然知道这是个“烫手的山芋”,但还自套紧箍咒: “半年初见成效,一年大见成效,三年彻底改变峨眉山的面貌,跨入全国先进景区行列……”。
其结果是,两年,短短的两年,峨眉山就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卫生山”,提前一年完成了“三年计划”。
接着冲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并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关键时刻,发生意外——出差成都途中遭遇车祸,三根肋骨骨折,颈椎错位。一月之后,马元祝戴着颈椎护圈来到巴黎,向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申报陈述,并接受提问,主席团表决时,一举通过;他由此也成为世遗讲坛上第一个戴着颈托的申请者。两个月后,马元祝伤未痊愈,再次戴着颈托参加世遗委员会在墨西哥梅丽达召开的世遗评委会,向全委会作最后陈述,世遗委员会全票通过!峨眉山金顶以“延续历史的重建的形式,为全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难得的范例”。
而“铁腕治山”,拆除和撤离不符合景区规划的建筑和商铺,他差点付出生命代价!景区外不符合规定又想在峨眉山做生意的一农民行贿被拒,在马元祝的家门口拉响土炸弹,马元祝左手被炸伤,左眼受到严重伤害,脸上被炸进15颗铁砂!
他淡定地说:“要干事,就难免得罪人;要是怕得罪人;什么事都干不成……对事不对人!”
对事业的爱和执着,连死神也要却步——马元祝罹患肝癌并进行肝脏移植,距今已十个年头,而今他身体日益健壮,仍不知疲惫地工作,他的身上依然保持着他标志性的激情和活力,依然拥有与年轻一代商界领袖一样旺盛的斗志和一颗与时俱进的心,依然引领着四川旅游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他打破了一个神话,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林则徐有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马元祝用行动来践行着这句名言!
个人与时代: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个时代总会有他的见证者、参与者和代表者。马元祝就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潮儿、推动者和行业代表者。这个时代成就了他,他也为这个时代增光添彩。
从小遍尝艰辛,马元祝血液里流淌着“孝”与“忠”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因,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长期的基层工作,他更熟知群众冷暖,洞悉万家忧乐,对原则的坚守使他无此畏惧;“做大事而不做大官“的思想给他肩挑重担如履平地的勇气……马元祝为投身时代洪流作好了一切准备,有关他的传奇还在继续,而且愈来愈精彩。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沉寂已久的峨眉山等来了马元祝,峨眉山是幸运的,高瞻远瞩、胸怀博大的马元祝,意气风发走向峨眉山,从此人让山有了魅力,山让人的魅力升华,从此人与山休戚相关再也不能分离,从此那山成为了天下名山,那人成为了时代先锋!历史让他们合演了一出山人合一、荡气回肠的峨眉传奇!
遥想多年以后,当游客站在金顶,饱览秀甲天下的峨眉风景之时,不能不想到一个人——马元祝,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必将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