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区携手川大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
正文
5月27日,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签署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合作协议,并对双方联合成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进行揭牌。
据悉,峨眉山独特的地质地貌、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土壤结构、原始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造就了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乐园”之称。在154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范围内,现已知高等植物280科、3703种,已知动物2300多种。今年正值峨眉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峨眉山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宣传教育水平,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合作,充分利用景区的生物资源优势和四川大学科研与人才优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开展合作,成立峨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所,建立人员培训、交流机制,建设野外实践教育基地,不断提高景区科研人才储备和科研水平。
据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组书记岳碧松介绍,峨眉山已知的植物种类约占我国植物物种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全省物种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已知的动物种类中,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有157种,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想之地。合作协议签署后,双方将按照协议开展以藏酋猴为代表的峨眉山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研究工作,打造峨眉山生物多样性科研平台。峨眉山景区也将作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习基地,并接受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学生来此开展实习;同时还将分步骤开展科研活动。“我们今年计划对峨眉山景区游山道主要植物进行科学鉴定、挂牌宣传,并建立二维码标识;同时开展藏酋猴疾病研究及景区鸟类种类调查。”岳碧松说。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