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讲“大千世界”包含哪些?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 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 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 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 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 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
佛教所讲的“大千世界”在佛教经典中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日月系,为一个小世界,须弥山为日月环绕的中心,也就是说,一个须弥山,即是一个小世界。
小世界的范围,既是一个日月系,那该是指的太阳系或恒星系了,因为每一恒星,均有若干的卫星,恒星都是日,卫星都是月。对太阳而言,月球固是月,地球等九大行星,也是卫星也是月。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范围,是由一个须弥山至色界的梵天。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净天。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音天。大千世界,是由一千小世界,累进千倍为中千,再由中千累进千倍,一共经过三次千数的累进而成,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而已。大千世界的统治者,是色究竟天的大梵天王。每一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位大梵天王,大千世界有无量无数,大梵天王也有无量无数。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总称为娑婆世界,每一大千世界,即为一佛的化区,释迦称为娑婆教主,原因即在于此。我们所处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单位而已,释迦为了普化他的化区所以要用千百亿化身,才能应化周全,虽化千百亿身,仍在娑婆世界的一个大千世界中而已。由此可见,佛教的世界观,该是多么的广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学的观点了。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