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首页 圣地峨眉 普贤道场 佛教基础知识

发愿和回向有何关系?

关系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发愿”即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菩提心);别指完成净土,以救济众生之心(即誓愿)。
  回向是和发愿相呼应的,是将自己所做的每件善行,所获的每分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证菩提。它既对修行成果的巩固,同时也能将有限成果增值为无限。
  发愿相当于儒家的“立志”,是对人生目标的确定。这种目标是经过思考和抉择的,并不是像通常那样,只是欲望和习俗的产物。我觉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没有想法,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二是虽然有崇高的想法,但没有勇气去实施;三是有崇高志向并能身体力行。对佛法修行来说,明确目标并付诸实践后,还要将所修功德指向这个目标。所以,回向就相当于储蓄,能使我们的功德法财得以增长,乃至无限。
  为什么有限之行能转化为无限?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心,在于我们是否具有无限的发心。就像乘法,一个再小的数字,若乘以无穷大,结果都将成为无穷大。反之,任何有限的数字相乘,结果哪怕再大,仍是有限而非无限。
  一般人往往不注意发心的作用,事业虽然做得很大,却是以有限、有漏,甚至是贪著而充满我执的心去做。这种做法只能是成就我们的凡夫心,虽有所得,也只是人天福报,决非菩提资粮。
  从修行角度来说,重点不在于事情本身,关键是本着清净利他之心,同时尽己所能去做。达到尽心尽力两点,结果就不重要了。如果心态不正,或态度不认真,即使做再大的事业也是不圆满的。佛法强调众缘和合,个人努力只是众缘之一,但无法决定一切。客观上的成果,有时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对于做事者来说,只要能尽心尽力即可。至于实际成败,有时也取决于众生共业,不可强求。如果把心态做坏,即使暂时获得成功,也是得不偿失的。这种现象在社会上非常普遍,教界同样有类似倾向。虽然事业做得很大,却做得很执著,做得放不下,这就和修行本意相违了。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白蛇的出生和修炼地在峨眉山白龙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龙潭修炼。因爱慕白娘子,欲强娶为妻,两人在牛心亭前恶战,青蛇不敌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悬崖之上海拔2390米处,有一株树龄高达450多岁的杜鹃花,名叫“美容杜鹃”,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龄的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国鸽子树”:学名珙桐,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古老的森林树种,为峨眉山等处特产。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长寿坡千亩区域内成了建林树种,树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最大的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龙门洞、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洪椿坪一带。

报国寺楹联:“一合相,两足尊”。上联:世界虽大仍由微尘聚合而成;下联:修行达到“智”、“慧”两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阐述了佛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世界最大的坐佛】乐山大佛,是依崖开凿而成的弥勒坐像。滨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面对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顶。佛像通高71米,开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来】最早的说法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称“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来就被人们习惯称为“峨眉山”。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