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凼
六角凼
人们一向赞美峨眉山为“峨眉天下秀”。峨眉有峰皆秀,无壑不幽。天气睛朗的时候,山上白云如玉城,翠内岭出其上,真是千姿百态,万般秀色。明代诗人解缙曾对峨眉山的秀丽景色作了如下描写:“峨眉春月斗婵娟,雷坪夜响空中泉。江地客子喜空翠,踏遍平羌江水边。归来梦寐绕虚壑,千化灿锦明帐幄。起来如在峨眉巅,画史新图为君作。陇西太白去不还,浣花草堂苔石斑。两川风景世景间少,令人长忆峨眉山。”
可是,后来有段时间,峨眉山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山上的树木开始枯黄,花草纷纷凋谢,泉水渐渐干涸。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当时山上出现了一条恶龙。这条恶龙在山上到处游转,见洞就钻,见水就喝,山底被钻空了,泉水被喝干了。树木花草因 没有水,也凋谢枯死了。
从此,人们到峨眉山游玩,看不到青翠的山林,喝不到清甜的泉水,游山的人也渐渐少了。这事被看守峨眉山的护山神韦驮知道了。他想,峨眉山乃是名山佛地,岂能任恶龙为害,污我佛门圣地,坏我名山风光?如不除掉,峨眉山就再也不能恢复它秀丽的景色。于是,他手执降魔杵,飞山越岭,到处录找恶龙。
这天,他听说恶龙要到雷神居住的雷洞坪去,就去请雷神帮助他除掉恶龙。雷神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一会,恶龙来了,韦驮手执降魔杵,一下抢到恶龙前面挡住了去路。雷神手执反斧,扇动风雷翅,霎时狂风大作,电光闪闪,轰隆隆一个霹雳向恶龙病况于钻地,一见霹雳打来,就忙往地里一钻,跑了。韦驮的降魔杵虽然有万斤重量,能打入地下三尺深,但是韦驮的眼睛却看不见藏在地晨的恶龙。恶龙见韦驮看不见它藏身的地方,就躲在地里赖着不走。正在没办法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一个头戴紫金冠,身穿可黄箭袖袍,两目炯炯有神,前额正中还长了一只金光四射的眼睛的神仙。原来这正是巡察火眼金睛杨仁,奉玉帝旨意到峨眉山巡察诸神德行。见前面金光闪闪,雷声大作,忙赶来一问,才知是雷神与韦驮在此降伏恶龙。杨仁的火眼金睛能看入地下三丈,他说:“这条恶龙扰得峨眉山不安宁,有它在,山不会再绿,水不会再清,人们也不会再来游山,我助你们一臂之力把它除掉。”杨仁同韦驮一起去寻恶龙。找了一峰又一峰,寻了坡又一坡。一天,寻到了白云寺下面,见恶龙正在沟里睡觉哩。韦驮同杨仁轻轻走过去,想趁恶龙睡觉的时间给它一降魔杵。谁知恶龙虽然睡觉,耳朵却在听着四面八方的声音。它忽然听到有轻轻的脚步声,便一下惊跳起来,睁眼一看,韦驮的降魔杵已经快落到头上了。恶龙一下慌了手脚,狠劲往地里一钻,只听“轰”的一声,韦驮的降魔杵把恶龙的尾巴打断了一截,打得地上火星乱冒,成了一个大凼。恶龙因为钻得快,才没有被打死,可是却成了一条秃尾巴龙。这时,杨仁的火眼金睛已经看到了藏在地下的恶龙。他用手一指;“恶龙在这里!”韦驮上去就是一降魔杵,恶龙又一钻逃了,地上又要了一个大凼。就这样,恶龙逃到哪里,杨仁指到哪里,韦驮的降魔杵就打到哪里。恶龙逃到东,降魔杵打到东;恶龙逃到西,降魔杵打到西。一杵比一杵打得重,一杵比一杵条得狠。韦驮和杨仁追着恶龙一连打了六十四杵,把地上打了六十四个大凼,直打得恶龙胆战心惊,无处躲藏。恶龙知道在峨眉山再也藏不住了,只好从后山钻个洞逃跑了。从此,它再也没敢到峨眉山来捣乱。
直到现在,白云寺下面,韦驮用降魔杵打恶龙的地方。还有六十四个凼哩。人们为了叫起方便,就叫它“六角凼”。
恶龙逃走的那个洞就叫“龙洞”。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