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桂花仙子

桂花仙子

  离洗象池不远有个大乘寺,寺门上有一副对联,上面写道:门外汉登坡,口渴问梅子熟乎;个中人入座,心清闻木樨香否。
  为什么要问木樨香不香呢?因为从前从洗象池到大乘寺寺山坡上,长满了桂花树,而且附近还有个桂花洞。说起这桂花洞,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哩。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群老婆婆到峨眉山朝山拜佛。她们身背黄布香袋,手拿黄布雨伞,颈上挂着佛珠,口里念着阿弥陀佛,从洗象池一步一步往金顶走去。当她们快到大乘寺的时候,看见一个身穿黄色衫裙的姑娘在路上梳头。那姑娘脸蛋铁不胖不瘦,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红润的嘴唇间镶着一排细白的牙齿,十分俊俏。再看正梳着的那一头长发,乌黑油亮,软绵绵地从头上披到肩上,又从肩上垂到地上,微风吹动着,就象一条飘动的黑色缎带。老婆婆们看见姑娘这一头好发,就忍不住七嘴八舌称赞起来。有的说:“你看,这姑娘的头发多好啊?就象一块黑丝绸一样,我活了几十岁,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漂亮的头发哩!”有的又说:“姑娘的头发又黑、又亮、又长,配上她那红彤彤的脸蛋,就象一幅黑绸上绣了一朵粉红的牡丹花。要是再插上几支清香的桂花,那就更漂亮罗!”你一言,我一语,羞得姑娘的脸儿就象三月间的樱桃——红透啦!姑娘也顾不得梳头了,披着发头就往山下跑。那长长的头发在身后飘着。你说奇怪不,头发飘到路边,路边就长出了桂花树;飘到林间,林间就长满了桂花树;飘到山岩,山岩也长满了桂花树。她一直跑进了洗象池附近的一个洞里,桂花树也就长进了洞里。人们看见她头发飘过的地方都长满了桂花树,都说那个姑娘是桂花仙子。据说以后在八月十五的时候,还有人看见桂花仙子从洞里出来把桂花洒向人间呢。
  许多年后,有一个居士来朝山,住在大乘寺。他听见了桂花树的传说,就想,我何不到洞里去找桂花仙子,向她要些桂树带回家乡家乡去种呢。居士临走时,把身上带的一个黄布包袱交给庙里一个和尚说:“大师父,这个黄布包袱烦你替我收藏一下,等我从洞里回来时再取。”说罢,就往桂花洞去了。
  居士进洞以后,开始时路窄难走,渐走渐宽,到尽头处,见旁边有一个洞穴,有亮光从穴里射出。他走进洞穴,顿觉另是一个天地。但见阳光明媚,风景如画,鸟语花香,家家泉水,户户桂花,香气四溢,好象来到了“桂花香国”之中。居士沿路观赏风景,不觉来到一片桂花林前。林中有屋舍数间,门前一副对联写道:“茶熟香清,有客到门真可喜;鸟啼花香,无人来此亦幽然。”屋前桂子飘香,屋后溪水潺潺。居士看得出神。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个梳双髻的女童,她一见居士,就很惊讶地问道:“你是何人?来此何事?”那居士说:“我来寻访桂花仙子。”女童说:“桂花仙子正是我家姑娘。事不凑巧,她到桂坪村金姨家去了。”正说间,见不远路上走来一位姑娘,长发及地,黄裙飘拂,云鬃轻拢,无限妩媚。那女童用手一指,高兴地说:“那不是我家姑娘回来了!”这时,那姑娘已走近门前,居士忙上前对姑娘一揖,说道:“姑娘,你们这里太美了!真是桃源仙境啊!”那姑娘笑着说:“洞在仙山上,洞内仙境,不及洞外仙境呀!”说罢对女童道:“有客来,还不敬茶。”女童忙进屋内端出两杯茶来。姑娘请居士坐在屋前桂树下石凳上用茶。居士一看天色不早,忙向姑娘说道:“我远道来此,想向仙姑要几株桂树带回去装点家乡美景,不知仙姑能否答应?”那姑娘说道:“居士能进此洞也是有缘之人,我送你桂树两株,留作纪念。”转身叫女童取来两株桂树,交与居士道:“此是仙种,来自月宫,常年盛开,异香扑鼻。”居士喜欢的了不得,连声道谢。辞别仙姑就顺原路往回走,走不多远,再回头看时,只见桂花仙子住处已是白云飘渺了。
  居士忙回到大乘寺,找那个和尚取包袱。他问了许多和尚都说不知道。后来问到厨房里一个做饭的老和尚,那老和尚想了很久,才慢慢地说:“我师父死的时候,交了一个黄包袱给我,说是我师爷在世的时候,一个朝山居士去游桂花洞时交给他的。这个居士一去就没有回来,我师爷死的时候把它交给了我师父,我师父死的时候,又把它交给我。时间已经隔了几十年,怕不是你的吧?”说着就把包袱拿了出来。居士一看,正是自己的包袱。忙把包袱打开,只见包在里面的衣物,都已被虫蛀成了碎片。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在桂花洞里已经过了几十年了。再一看,桂花仙子送给他的两株桂树还捏在手里。
  他再也不敢停留,急忙带着桂花树回到家里种起来。不久,这两株桂树慢慢长大,后来又逐渐发展成林,桂花越开越茂,花香传出了几里远。真是仙姑赐仙树,十里桂花香。以后,人们就把那里叫做“桂花场”。

下一篇:莲花石 上一篇:康熙醉游洗象池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