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中峰寺

中峰寺

  中峰寺创建于西晋,原是道教的乾明观,海拔高度762米。东晋时观中已出现派别分争,时有僧人明果,受菩萨开示来到峨眉山宝掌峰,偶闻观中有妖孽作怪,残害愚弄百姓,明果欲知其根源,遂约山民来到乾明观,弄清妖孽原为蟒患,经过勇射妖蟒,安宁其四周,此事对山民影响甚大,观中道士也十分钦佩。明果禅师后被礼请主持观中事务,禅师主事后便改道观为寺,观中道士有的即皈依佛门,更新殿宇,逐步扩大,因寺后白岩峰居中,故取名中峰寺。中峰寺乃山中道观改寺的初始,为峨眉山最早六大古寺之一。唐僖宗中和元年(约公元881年),慧通禅师将中峰寺改建后更名集云寺。北宋仁宗时白水寺僧茂真禅师又扩建寺宇,名曰“中峰禅林”或 “中峰古刹”。北宋政和六年至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16~1162)密印禅师在此住持说法,增修寺院,后由徒弟别峰禅师继任堂中首座,成为宋、明、清时峨眉山禅风最盛的著名寺院。宋代号称“苏门四杰”的大书法家及诗人黄庭坚,任叙州太守时曾在此 “习静”。明洪武时惠安和尚曾扩建,后毁于火。明成化三年(1467)蜀昭王重建。明嘉靖时,逐年兴建,规模宏大,佛殿僧寮,占地百亩,园林花圃,秀甲全山。寺院在清代顺治甲申年(1644)毁于匪寇,成为一片颓垣断壁,孙思邈所赠药鼎丹灶,程公明笔下的“菩萨”、“竹”等全毁。在百年之中虽曾数次再建,但规模遥不及往昔。光绪二十九年(1903)前院又遭火劫,民国五年(1916)再修。现存普贤殿疑为明末清初遗留,应是峨眉山目前较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寺后群峰逶迤,呼应峰在上,茂真禅师曾到此游,上有尊者庵,为唐玄宗以武都雄黄赠孙思邈处,曾有雄黄石在此。寺左原有的观音寺,为清雍正中期洪椿坪僧峨云禅师所建。寺前有一碑,碑中记载有民国庚辰(1940)四川自贡居士在峨眉山三霄洞大唱《黄河阵》时,因洞内空气不流通产生毒气,造成46人(力夫匠人尚末计内)死亡的惨剧,死难者遗体被安葬在中峰寺外官山葫芦漕。
  中峰寺建筑布局坐南朝北,四合院布局,进门右侧兼有跨院,中轴线对称,由前殿(普贤殿)、后殿(大雄宝殿)及厢房组成,内外施回廊。普贤殿和大雄宝殿当心间为抬梁式梁架,其余为穿逗式,重檐滴水,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殿前有圆月儿台连接上下踏道,素面台基高4.1米,坐三级平台,前后高差7.5米,是峨眉山习静的难得之地。

下一篇:仙峰寺 上一篇:离垢园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