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萝峰庵

萝峰庵

  萝峰庵,原为伏虎寺静室,名龙凤辉堂,地处伏虎寺东面萝峰山坳下,所处高度海拔630米。寺创建于明末清初,数次重建。
  介绍萝峰庵历史,就会想起一位与峨眉山有缘、有情和有重大贡献的文人。蒋超(1638~1687),著名的文史学者、诗人、教育家、书法家,字虎臣,浙江金坛人。蒋超自幼有佛缘,聪颖过人,有江南才子之称。21岁即中举人,后在大清国第二次科考中,又以一甲第三名的成绩中探花,被授翰林院编修和修撰。曾任顺天提督学政、浙江乡试主考官等职,雅称“蒋太史。” 太史在为政中厌恶官场,又因体弱多病,毅然辞去了顺天府学政一职。辞官后自号“华阳居士”,周游祖国名山大川。约在康熙九年(1670)夏慕名来到峨眉山伏虎寺,次年披剃为僧,法名智通。 康熙十年(1671)春,主持监修清代第一部《四川总志》的四川总督蔡毓荣,因得知鼎鼎大名的蒋太史隐居峨眉山,遂遣人再三邀请他出山修志,太史数辞不获免,不得已前往成都。《四川总志》纂修完成后,即回萝峰庵潜心进行《峨眉山志》的编撰和佛学研究。在编写过程中,太史不辞辛劳,抱疾伏案,完成样稿六卷。清康熙二十二年(1687),溘然长逝于萝峰庵寺内,年仅49。伏虎寺两序大众及远道亲友,遵照遗愿葬骨萝峰山下,不留碑纪,至今忠骨难寻。
  蒋超临终时,将《峨眉山志》手稿交给可闻、海源禅师保存,后将手稿呈送四川按察使曹熙衡,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以木版刻印行世。道光十四年(1834),峨眉县令胡林秀(进士)又对该书校订后再版。民国二十三年(1934),现代净土高僧印光法师(1861~1940年)又对该书进行整理,由叶恭绰题签后重新出版发行。在诸版本中,尤以道光十四年修订版为最佳,美、日、英等国图书馆均视为珍本。
  萝峰庵寺在“文革”中被拆除,现存寺院建筑为1983年恢复。寺后建有二处化身窖,“普同塔”117个,为僧尼圆寂后荼毗和安放灵骨的塔园。寺周树木葱茏,翠竹成林。
  萝峰山在寺东面。每当晴朗之日,可登峰远眺,万里蓝天,白云飘渺,峨眉平川,一览无余,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萝峰晴云”,被清代文人谭钟岳誉为“峨眉十景”之一。
  萝峰庵建筑布局坐西南朝东北,单体建筑,木结构,歇山式单檐滴水,小青瓦屋面,素面台基,坐一级平台。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