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心所
息心所
寺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时为小庵一座。相传古为息心居士静习之处,后开建为寺,故名息心所,海拔高度1460米。蒋超《峨眉山志》载:有嘉靖八才子之一富顺人熊过撰写的《息心所颂》,记述一长者说偈云:“身相如虚空,不摄善恶念;是名息心所,菩萨方便力。”应为寺名之凭据,明末寺宇荒废。清乾隆初年(1736)德辉和尚重建,现存大殿为清光绪初年遗物。解放后叠经维修,恢复了四合院,寺后百米林中辟为读书习经之地。寺周附近有大小鹅岭、石碑岗、仙女桥等遗迹。石碑岗原立一碑,刊刻明代傅光宅撰《峨山修改盘路记》,为考察峨眉山游山道的重要史料,但现已无存。
“万籁无声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寺前视野开阔,是习静、禅定的理想之地。寺周高阁危悬,白云出岫,路颓雾接,如人身临其境,自会浮想联翩。
息心所建筑布局坐西南朝东北,主殿为木结构重檐穿逗式,歇山和悬山式屋顶均有,小青瓦屋面,素面台基,垂带式踏道多级,坐二级平台。原寺仅存主殿,近几年来进行了恢复维修,增建了后殿和附属厢房,恢复了四合院落。
还可以输入200字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