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峨眉武术的渊源

简介

峨眉武术的历史渊源,历代各说不一,至今也无定论。尤其是它的起源的问题,更是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是宋代。前者以司徒玄空创"通臂拳"为据;后者则以德源和尚的《峨眉拳术》一书为标志。

司徒玄空

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最重要的依据是<<中国武术史>>、<<四川武术大全>>中记载了一名司徒玄空创"通臂拳"之史实。司徒玄空何许人也?据《中国武术史》载:“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四川武术大全》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乐山志》也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眉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也就是说,当时一位名叫司徒玄空的人,隐居山中,长期与峨眉灵猴相处,模仿猿猴的动作,创编了一套动作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并广收门徒,世代相传。因他常着白衣,徒众称之为"白猿祖师"。如果按此记载,那么司徒玄空不仅是峨眉武术的祖师爷,而且也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虽资料匮乏,但与司徒玄空相关的文载也能翻到几页。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按这种说法,"白猿公"的传说春秋时期就有了。赵晔是东汉文士,那么白猿公的形象至迟在东汉出现。明代唐顺之的《峨眉道人拳歌》一诗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更有趣的是,张三丰所创的内家拳,其要求包括在"六路十段锦"之中,而六路歌诀的第一句则为"佑神通臂最为高"。由此可见,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之地位……<<峨眉武功>>也说:司徒玄空还创编了"猿公剑法",成为当时三大剑法(猿公剑法、玄女剑法、越女剑法)之首,为剑法始祖。


武术形成

峨眉派的形成应于两宋时期,这也是认为峨眉武术起源于宋代的主要观点。任何一派武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战国末期秦灭巴蜀,三国蜀汉与曹魏、孙吴连年征战,两晋南北朝时期西北氐羌和西南僚人大量涌入巴蜀,为巴蜀地区的武术吸收中原和其他少数民族武术之长,提供了机会。


  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共持峨眉山,即佛道并存。道士们以“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练法门,达到养气练身,以求长生不老。而佛家僧人也为健身、护寺,调节枯燥的经课,同样是练拳踢腿,舞枪弄棒。甚至,道佛拳术互相兼修。逐渐形成了峨眉派武术的技艺。据明人方汝浩辑《禅真逸史》载:北朝东魏孝静帝年间(534-549年),林时茂来峨眉山中峰岭修炼。他曾为“镇南将军”,后于泽州(今山西晋城)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号淡然。他在峨眉山留下“斩虎救妇”的故事,并将自己精湛武功传授于年轻僧人,一时山上武风盛行。《中国神仙大全》也载:唐末五代初,峨眉山道士杨仙公入森林降虎伏豹,甚至在铁匠铺用铁锤自击头顶,或令人竭力乱打而毫无损伤。剔除夸张的成分,也能领悟到其中的武术技法。


  两宋时期,随着普贤道场的形成,僧人巨增,其武僧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南宋的德源和尚和白云禅师。


  德源和尚在峨眉山模仿猿猴的各类动作,创编出一套“猴拳”。因他武艺高强,眉毛纯白,人称“白眉道人”,其创拳术故称“白眉拳”。同时,他还创有“白眉棍术”,棍法古拙朴实,注重攻防实战,流传至今。德源和尚不仅自创拳法,并且搜集、整理峨眉山历代的武术资料,结合自身的研究,编写了《峨眉武术》一书,从理论上对峨眉武术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这是目前所见峨眉武术的最早文字资料,也是峨眉派武术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


  白云禅师为临济宗,创编“峨眉临济气功”。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师研究考证:白云禅师早年为道士,后皈依佛门。他不仅精通道家的阴阳虚实、养生等,也知晓佛家武技,加之,他又懂医学,所以,创建一套动静相融的功法,共分12节,后人称为“峨眉十二桩功”。按照临济宗的规定,此功只能在宗内密授,不得外传,故民间知之甚少。巨赞大师曾也练峨眉十二桩功,并来川收徒传授。


鼎盛时期

峨眉武术的鼎盛时期为明代和清代。当时,高手林立,英才辈出,其拳法成熟而精湛。明代唐顺之的《峨眉道人拳歌》便是最好的佐证。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明代峨眉武术的高超技艺和动静相融的独特风格。并将神态、劲力、身法、击法、呼吸、节奏等各个环节,都记叙得细致入微。如:“忍而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沙走”赞其硬功卓绝;“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颂其软功柔韧;“去来星女掷灵梭,天矫无魔翻翠袖”形容其动作敏捷;“险中呈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概括其伸缩开合,变化自如……《峨眉道人拳歌》共30句,是现今找到的古代颂扬峨眉武术的唯一完整诗篇。


  明代时,峨眉武术除拳术、气功外,峨眉派的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的技法,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中,峨眉剑术和枪法最为著名。峨眉剑是在司徒玄空创编"猿公剑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创新。陆游的《剑池诗》句,方知峨眉剑术的地位。诗曰:“我壮喜学剑,十年客峨眉”。而其枪法则以明人吴殳的《手臂录》一书为代表。书中写道:“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屯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可见其变幻莫测,精妙绝伦。


  清代,峨眉武术兴盛之势,无一例举。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峨眉山大坪寺僧创编“浪子燕青拳”;五十五年(1790年),山僧摹仿青龙白鹤,创编“六乘拳”;嘉庆年间(1796-1820年),龙神堂极善法师受溪水湍急回旋之势启发,花十年心血,创编“乌龙拳”;清末,仙峰寺神灯长老和紫芝洞清虚道长,苦心创编“峨眉子午门武术”,以其多在每天的子、午二时练习而命名;光绪三年(1877年)付云和尚创“虎爪拳”;还有碧云、静云二道长创“八卦拳”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湛然大师的《峨眉拳谱》。湛然大师,俗名何崇政,曾是太平天国石达开的“记室”,即秘书。后削发为僧。在峨眉山住持多年,撰《峨眉拳谱》一书,亦称《拳乘》。在开篇有一首诗:“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一树”指峨眉武术;“五花”是指当时巴蜀的五个地区“袍哥组织”联络堂口的暗号;而“八叶”则指四川武林中的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虽然现在四川武术界对“五花”有不同的解释,对八个门派是否都属于峨眉派尚有争议,但足以说明峨眉武术博采众长,流传之广,门派繁多。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