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伏虎寺

伏虎寺

  相传为晋末行僧心庵开建,名龙神堂,海拔高度630米。南宋绍兴年间(1133)寺因虎患,寺僧士性在此建“尊胜幢”以镇之,故名伏虎寺,明末更名药师殿,或曰虎溪禅林。伏虎寺另有一传说:因寺后山峰如虎蹲伏,俗称“伏虎岭”或“猫儿背”,与“古德林”相邻,有“密林藏伏虎”之意。明崇祯年间(1628)为金顶楞严阁下院,到明末清初,兵戈扰攘,寺宇荒废。清顺治八年(1651),贯之和尚率徒可闻来峨眉山结茅居此,在旧址兴建“虎溪精舍”,于舍中创办佛学。师仗其三义:“一曰天启与缘,二曰人弘其愿,三曰地致其灵”,开山采石,大兴土木,募走江南,迎回藏经。先后20余年建成了殿宇崇宏,桥亭一新的伏虎寺,为峨眉山一大丛林。后寂玩和尚又继其大业,以《大乘经》字数为准,广植桢楠杉柏,林薄阴深,绿荫蔽日,禽鸟和鸣,谓称 “布金林”。为何称“布金”有二意,一见《弥陀经》文的“彼佛国土,黄金为地”,二是引自佛经中祗陀太子与居士共建祗园精舍的故事。“布金林”与大峨寺 “旃檀林”和白龙洞 “古德林”合称为峨眉山“古德三林”。
  伏虎寺是高僧倍出之地,历史上一直住比丘。民国二十四年(1935)蒋介石在报国寺举办“军官训练团”时,伏虎寺被用于学员营房。抗战时期(1939)四川大学南迁峨眉时,文、理、法学院设在寺内近4年。1990年“四川省峨眉山佛学院尼众班”在此开班。2001年4月,四川省第10届传戒法会二部僧戒在此举行,来自全国的200多名新戒获圆满清净戒行,这是伏虎寺首次举行传戒法会。
  伏虎寺建筑布局坐西南朝东北。全寺依水旁山,由伏虎寺枋、虎浴桥、虎溪桥、虎啸桥、布金林枋、虎溪精舍(天王殿)、离垢园(弥勒殿)、大雄宝殿、御书楼、华严铜塔亭、罗汉堂组成,木结构二进四合院,兼有御书楼跨院,三殿中轴线对称。离垢园、大雄宝殿、御书楼梁架为抬梁和穿逗式相交,重檐滴水,小青瓦屋面,素面台基,垂带和如意踏道均有,前后高差约50米。

下一篇:善觉寺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