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询
首页 圣地峨眉 普贤道场

峨眉山宗教

宗教简述

       峨眉山以普贤菩萨道场被列为全国四大佛山之一,享誉海内外。而峨眉山在佛教盛传之前,早已有许多羽士仙客在山上隐修炼丹,成为道教的神仙洞府。以后普贤驻山,佛法广被,终成佛教名山。因此,号称“仙都佛国”的峨眉山是以道佛教在山上的繁荣昌盛而扬名的。“教赖山以显圣,山依教而扬名”。“雄秀天下”的峨眉山与中国的道佛两大教派互相依附,才产生了峨眉山漫长的宗教历史。道教的“第七洞天”,佛家的“普贤道场”证明道佛二教在山上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历史。

峨眉道教

       峨眉山是我国道教最早的发迹地之一。《山海经•西山经》载:“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据道家解释,“皇人之山”即峨眉山。《五符经》载:“皇人住峨眉山北,绝岩之下,苍玉为屋,黄帝往受‘三一五牙’之法。”皇人所居之地既然在峨眉山,“皇人之山”理所当然是峨眉山了。《魏书释老志》云:“道家之源,出于老了。……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野。”至今峨眉山上还有“授道台”、“道纪堂”、“轩皇观”等遗址,可为佐证。《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云:“轩辕氏肖,以上皇元年十月五日老君下降于峨眉山,授皇帝《灵宝经》,……上皇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壬子,天真皇人下授皇帝六壬式图,六甲三元遁甲造式之法。”这说明天皇真人便是道教始祖李老君了。《云笈七签》谓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以峨眉山为“第七洞天”,故峨眉山有“洞天福地”之称。
       据说殷商时的赵公明和他的三个妹妹云霄、琼霄、碧霄,春秋时的楚狂陆通,汉时的史通平、窦谊、周义山、瞿君武及梁人陈芳庆都是在峨眉山上修炼得道成仙的。隋唐时的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曾在峨眉山牛心寺后的石洞中采药炼丹,后来得道成仙,人称“药王”。至今人们还把他炼过丹的石洞叫做“药王洞”。此外,八洞神仙里的吕洞宾(纯阳),三国时的左慈,宋初著名道士陈抟,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都曾在峨眉山隐修或传道。“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陵,把峨眉山列为教区。由此可见峨眉山道教在我国道教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

峨眉佛教

       佛教何时传入峨眉山?史家意见不一。根据已有史料,一般认为以两晋时传入较为可信。但从乐山凌云山上的麻浩岩墓中发现的石雕坐佛像来看,佛教传入乐山一带是相当早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公元前122年,汉张骞出使大夏(即阿富汗)发现蜀商自西南内地运往身毒(印度)后再转卖到大夏的蜀锦、筇杖、茶叶。这证明早在汉代,我国南方的“丝绸之路”——“蜀身毒道”是的确存在的。“蜀身毒道”分别由“五尺道”(即  道)、“永昌道”、“青衣道”(又称灵官道)与“博南道”组成。峨眉山与“青衣道”上的夹江县紧邻。因此,印度佛教自“蜀身毒道”传入峨眉山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是这样,峨眉山便是佛教传入巴蜀最早的地区。
       由于晋武帝崇信佛教。因而晋时峨眉山佛教大行,各地高僧相继来到峨眉山。《舆地纪胜》中有“峨眉木中定僧”的记载:“宋宣和中,村民于古木中得一定僧,适有胡僧云:‘此定僧也,击金磬可出其定’。遂开目曰:‘我名慧持,乃慧远法师之弟。’”《峨眉县志•高僧传》中亦有类似记载:“慧持远公之弟,与兄共事道安法师。……峨眉山顶有老僧树,云是持入定处”。慧持为晋时著名高僧。来峨眉山顶礼普贤开山建寺,名曰“普贤寺”,即现在的万年寺。是为有史可寻的峨眉山建寺之始。而慧持便是来到峨眉山的第一位高僧。其后有印度高僧宝掌和尚于南北朝时来中国,上峨眉山礼普贤,住灵岩寺、洪椿坪、宝掌寺等处。今峨眉山洪椿坪后仍有宝掌峰之名,这是到峨眉山来的第一位外国僧人。尔后,又有西域(尼泊尔)圣僧阿罗婆多尊者来峨眉山。在洗象池后用木皮盖殿建寺,是为大乘寺之始。到了隋唐,随着蒲公在云窝采药见鹿迹莲花,追至金顶,目睹佛光的传说的广泛流传,峨眉山佛法盛传。各地高僧云集峨眉山。其较著名的有晋时高僧明果大师、天台宗创始人隋唐时高僧智者大师、茂真尊者、唐代的禅宗大师慧通及其妹慧续尼僧到峨眉山广建寺庙,弘扬佛法。一时宗风大振,佛教得以中兴。宋代高僧继业三藏奉宋太祖命率僧众300人至天竺取回经卷、舍利、佛像,到峨眉山译注佛经。还有明代高僧无暇禅师、广济禅师、宝昙国师、别传禅师、无穷禅师、万世尊者、绣头和尚;清代高僧贯之和尚、可闻和尚等,均先后来到峨眉山讲经说法,卓锡建寺,主持功德。据粗略统计,历代以来,先后来峨眉山的高僧不下数百人。再加上历代帝王们的崇信扶持,不断御赐各庙经书、佛像、法器、供具、匾对,把峨眉山佛教的发展推向顶峰。琳宫梵宇遍及全山,缁衣往来,经声不绝,遂成佛教一大名山。

两教发展

        道教的峨眉山由兴到衰,佛教由微而盛,是道佛二教在巴蜀发展变化的缩影。为研究道佛二教在巴蜀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翔实丰富的史料。

下一篇:普贤菩萨与十大行愿 上一篇:佛在峨眉

相关文章

我的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发  表  

 

关闭